(節選)
中國現代化的國際環境分析,不僅包括整體環境分析,還包括各個領域環境的分析。各個領域的國際環境,是指各領域的國際水平(實力)、國際結構、國際制度和國際互動的特征等。這些特征包括歷史的、現實的和未來的,包括基本結構、主要變化和發展趨勢等。如何分析各個領域的國際環境,沒有標準答案。這里從五個方面來分析:國際水平(實力)、國際結構、國際制度、國際互動和與中國相關的重大國際事件。全面的分領域環境分析,需要專題研究。下面從學術分析的角度,簡要介紹現實的(21世紀初)和未來的(21世紀前50年)分領域環境。關于未來的領域環境分析,只是一種趨勢展望,僅有啟發意義。
1、政治領域的國際環境
政治領域的國際環境,涉及國際政治和國家安全問題,是必須高度重視的。
(1)21世紀初政治領域的國際環境
首先,國際政治特征。目前的國際政治,是工業時代國際政治的一種延續;它的權力基礎仍然是實力,但是,國家水平的作用日益增強,國際政治改革的呼聲很高。在有些時候,國家水平決定了國家的國際政治地位。民主化是國際政治的主潮流,但霸權行為仍然存在。新軍事革命在不斷深化,從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在逐步擴展,信息化和智能化戰爭將逐步改變世界的政治格局。國家安全的相互依賴受到重視,但國家安全仍然由國家決定。第一世界與第三世界和第四世界的國際差距的持續擴大,正在醞釀新的國際沖突。
其次,國際政治結構。目前的國際政治結構比較復雜。雖然美國試圖主導世界政治,但各種政治力量的競爭也在影響世界,呈現多極化特點。在國際體系層次上,國際政治結構主要是聯合國政治體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主導)。在跨區域和區域層次上,國際政治結構就比較豐富多彩,如大國政治體系(美加英法意德日俄八國集團)、發展中國家政治體系(如77國集團等)、北約組織、歐安組織、阿拉伯國家聯盟、美洲國家組織、歐洲聯盟和非洲聯盟等(表3-6)。國際政治結構還包括國家實力結構、軍事實力結構和國際地位結構等。
如果根據國家現代化水平來描述國際政治結構,那么,國際政治是由四個世界組成的。根據2004年第二次現代化水平劃分,第一世界是發達國家,包括美國等20個國家;第二世界是中等發達國家,包括西班牙等25個國家;第三世界是初等發達國家,包括中國等40個國家;第四世界是欠發達國家,包括印度等46個國家。其中,第二世界、第三世界和第四世界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
其三,國際政治制度。目前的國際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外交制度、國際法律、國際條約和協議、全球性和區域性國際政治組織、非政府國際政治組織等。國際裁軍、軍備控制、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控制、核武器控制、維和等國際軍事制度,也是國際政治制度的內容。
其四,國際政治互動。目前的國際政治互動,仍然是以權力和利益為基礎的,沖突和合作交互進行。國際政治互動發生在多個層次上:國際體系層次、區域體系層次、跨國層次、國家層次、亞國家層次和個人層次等。國際政治互動的強權政治和分散化趨勢同時存在。
其五,與中國相關的重大國際政治事件。聯合國改革、新軍事革命、國際反恐戰爭等。
(2)21世紀前50年政治領域的國際環境
首先,國際政治特征。世界發展前沿已經進入知識時代,工業時代的國際政治將逐步被知識時代的國際政治所取代,新的國際政治的特征將逐步形成。新的國際政治,民主化、人權化、生態化和全球化的趨勢比較明顯,能源問題和環境問題可能會成為國際政治議題,國際合作和沖突仍將并存。發達國家的新軍事革命將逐步完成,軍隊信息化和智能化轉變將逐步實現;國際軍事水平的差距將持續擴大,許多國際戰爭將是不對稱的戰爭,發展中國家將面臨更加復雜多變的國際戰爭和國家安全挑戰。
其次,國際政治結構。未來的國際政治結構,在國際體系層次上,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出現四層網絡結構(圖3-4)。它的明顯特征是:國際地位是由國家水平和國家實力共同決定的,國家安全的國際依賴會增強,但國家的獨立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在區域體系層次和跨國層次上,國際結構仍然是多樣化的。
其三,國際政治制度。未來的國際政治制度,將在許多方面有所變化。例如,聯合國的改革、國際法律制度、國際民主制度、國際軍事制度、人權制度和國際組織的發展等。
其四,國際政治互動。未來的國際政治互動,國家水平、國家實力和國家利益將成為三個決定性因素;國際沖突和國際合作將高度多元化和多樣化。發達國家內部的國際合作將超越國際沖突,發展中國家內部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國際沖突可能激化。
其五,與中國相關的重大國際政治事件。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北約組織的改革、美國和歐盟的國際競爭、核戰爭、西方文明和伊斯蘭的國際沖突、非洲國家的覺醒等。
2、經濟領域的國際環境
經濟領域的國際環境,包括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環境等,影響中國經濟的成長。
(1)21世紀初經濟領域的國際環境
首先,國際經濟水平。2002年,美國等24個國家已經完成工業化(經典經濟現代化),瑞典等18個國家已經進入知識經濟(第二次經濟現代化),中國等99個國家正在進行工業化,馬里等14個國家仍然是傳統農業經濟。知識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方向。
其次,國際經濟結構。目前國際經濟水平結構非常不均衡。根據2002年國家經濟水平劃分,美國等18個國家是經濟發達國家,韓國等9個國家是經濟中等發達國家,墨西哥等24個國家是經濟初等發達國家,中國等79個國家是經濟欠發達國家。在國際體系層次上,國際經濟的組織結構主要是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等;在跨區域和區域層次上,國際經濟的組織結構包括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歐盟、東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等(表3-7);在跨國層次上,跨國公司的發展引人關注。國際經濟組織結構的發展有兩個明顯的趨勢: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國際經濟結構還包括產業結構、貿易結構、投資結構、金融結構和經濟規模分布結構等。
其三,國際經濟制度。國際經濟制度包括不同層次的制度。在國際體系層次,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制度等是由全球性經濟組織主導的。在區域體系層次,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制度是由區域性經濟組織主導的。關于國際經濟制度的具體內容非常豐富,這里不詳述。
其四,國際經濟互動。國際經濟互動包括經濟合作、交流、競爭和沖突。這些經濟互動發生在各個層次上,從國際體系層次到個人層次。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互動是橫向互動,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互動一般為縱向互動。
其五,與中國相關的重大國際經濟事件。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新經濟(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崛起)等。
(2)21世紀前50年經濟領域的國際環境
首先,國際經濟水平。根據《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的預測,未來50年,預計將有50個左右國家完成工業化,有40個左右的國家進入知識經濟,有20個左右國家達到成熟的知識經濟(基本完成第二次經濟現代化),其他國家可能仍然處于工業化過程之中。
其次,國際經濟結構。未來國際經濟水平結構仍然是不均衡的。經濟發達國家將達到知識經濟的成熟階段,經濟落后國家還沒有完成工業化。知識經濟的發展將經歷信息經濟、生物經濟和體驗經濟(文化經濟)等階段,國際經濟結構將包括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生物經濟和體驗經濟)等要素。國際經濟組織結構與21世紀初大致相當,組織形式可能更加多樣化,全球化和區域化都達到比較高的程度。
其三,國際經濟制度。未來國際經濟制度的發展包含許多變化,例如,全球化、區域化、降低關稅、自由化、反傾銷、公平化、網絡化、綠色化、生態化、擴大國民待遇、擴大國際援助等。自由貿易仍將占主導地位,但貿易保護、技術壁壘和環境壁壘不可能消失。
其四,國際經濟互動。未來國際經濟互動,合作和競爭是主流,沖突則是不可避免。不同經濟水平國家之間的經濟互動,仍然是縱向互動為主;相同經濟水平國家之間的經濟互動,橫向互動是主要選擇。服務、信息、知識、技術和文化領域的經濟競爭將加劇。
其五,與中國相關的重大國際經濟事件。新一輪WTO談判、東亞經濟合作、生物經濟、體驗經濟(文化經濟)、國際能源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和國際環境壁壘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