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首頁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中國科學院院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如何更好地引導基礎研究多元投入
文章從同行評議機制的發展及其優缺點出發,分析了當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同行評議機制面臨的挑戰:不適應跨越式發展需要,專家和管理隊伍規模不適應項目申請數量增長,專家評審行為缺少對象反饋且評審專家遴選有待優化,以及項目評審流程缺少監控手段等。
2022-01-20 09:44
當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科學技術加速演進,新興學科不斷涌現,基礎科學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拓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優化資助布局,調整資助政策,完善管理模式成為科學基金改革與發展中的重要命題。文章對國際科學基金組織基礎研究的資助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可借鑒的先進經驗,聚焦科學基金資助格局與管理模式,提供可行性建議,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未來發展中優化資助政策,助力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增強我國源頭創新能力提供管窺之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我國支持基礎研究國際合作的重要渠道,新時期應在國際科技合作中發揮引領作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形成了“科學研究—人員交流—人才培養”的國際合作總體布局,合作總體布局不斷完善,合作深度廣度不斷拓展,合作模式不斷優化。新形勢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要適應全球化趨勢和科研范式轉變,構建全球化創新網絡,拓展國際發展空間,以及應對全球挑戰和參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因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模式與管理方式亟待創新。世界主要科技強國科學基金都建立了多層次、多樣化的國際合作資助體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系統優化、全面升級、梯次推進,加強頂層設計和能力建設,加強重大任務和平臺資助布局,拓展國際合作渠道,實施精細化國際科技合作戰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撬動基礎研究多元投入有重要作用,聯合基金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引導基礎研究多元投入的主要途徑,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面向國家需求、引導多元投入、推動資源共享、促進多方合作的成功探索。
2022-01-20 09:45
文章在分析科學數據管理需求產生的驅動因素的基礎之上,梳理了發達國家科學數據管理的實踐經驗,指出科學數據管理活動應聯結科學數據全生命周期各階段,以擴展科學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及其產生的價值、推動其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文章提出了針對科學數據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策略,包括:科學數據管理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科學數據匯交管理、科學數據開放共享、科學數據的可持續維護等,并圍繞這些管理策略提出了具體的實施建議。
科研人員對科學有著較其他群體而言更為深入的理解,是科學傳播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主體。科學資助機構作為科學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陸續開始關注并致力于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從而加強科學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文章調查了國外一些主要科學資助機構在推動科研人員參與科學傳播方面的舉措。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了科學資助機構的定位問題,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嘗試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2022-01-20 09:46
隨著科學研究與經濟社會相互嵌套影響的不斷深入,科學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同時也面臨著自身發展的瓶頸。無論是科學研究本身,還是科學建制和科學政策,都處于變化之中。因此,需要深入認識科學知識生產的新規律,重新理解科學、技術與工程之間的互動關系,拓展科學研究的疆域。文章分析了對科學研究進行再認識的原因,從對象、功能和方式?3?個方面闡述了新時期科學研究的新內涵,并提出了適應科學變革的政策建議。
2022-01-20 09:43
文章圍繞開展“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從牽引帶動科技創新、統籌任務布局、明確戰略科技力量分工?3?個方面回顧總結了主要國家推進“有組織的基礎研究”的基本經驗;從?5?類“有組織的基礎研究”任務布局和各類戰略科技力量任務分工兩個視角分析了新時期我國“有組織的基礎研究”推進思路;從選題機制、資源配置機制、組織模式和管理方式?4?個方面提出完善我國“有組織的基礎研究”的實施機制。
2022-01-20 09:42
文章提出“有組織的基礎研究”的概念,分析“有組織的基礎研究”的特征和類型,闡明了發展“有組織的基礎研究”的?3?個原則:以科學目標為導向;以自由探索為科學活動的根本形式;以科學家為主導。
開源已成為全球科技進步至關重要的創新渠道。開源創新體系建設是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途徑。中國作為全球軟件價值鏈和高新技術產業鏈必不可少的一環,需要更完善的開源創新生態。文章在系統梳理歐美先發國家開源發展經驗的基礎上,立足我國開源生態建設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出促進我國開源創新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
2022-01-17 15:55
美國、歐盟、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家和組織對基礎研究高度重視,不斷推出發展戰略,調整科技政策,增加科技投入。我國基礎研究人員數量逐年快速增長,全時當量(一個全時當量就是一個人全年的工作量,非全時人數按工作量折算為全時人員數)從?2011?年?13.81?萬人年增長到?2017?年的?29.01?萬人年,6?年翻了一番。
2019-06-24 13:42
對“973?計劃”來講,有一些現在看起來越來越重要的事情,牽扯到環境、生態、農業等。與信息領域研究不一樣,這些領域需要很厚重的積累,需要堅持不懈地、逐步地往前發展。
2019-06-24 13:40
截至2021 年,美國一共獲得了400 個諾貝爾獎,在世界科技強國中遙遙領先。而美國的眾多研究型大學和國家實驗室的基礎研究水平也始終引領全球,成為美國作為世界科技強國及其國家創新體系的基石。
2022-01-04 15:34
基礎研究從最初的以學術機構自由探索為主的“小科學”時代,進入由國家為主導,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動協同創新的“大科學”時代。根據科技發達國家的經驗,國家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R&D?經費投入應該達到?15%?左右,而近?2?年來我國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比只有?5%?左右。
2020-01-22 10:53
美、英、德、法、日等科技強國因其不同的政治、歷史、文化、經濟背景等,對基礎研究的認識、政策、管理和投入等不盡一致、各具特色,但也有一些共同或相似點。
我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時刻。在這個歷史方位上,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我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全面提升我國產業水平,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一環。
2021-07-02 14:51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保障。我國目前面臨復雜的環境污染形勢,雖然近年來的污染控制卓有成效,但環境污染的毒性效應造成的急性或慢性疾病高發風險不容忽視。
2021-05-27 13:50
近年來,美國限制芯片、計算光刻技術等新興高科技產品和技術的出口,對我國相關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造成巨大沖擊,也暴露了我國一些重要的產業鏈存在關鍵環節缺失的短板。
希望政府主管部門能夠加快實施,并進一步凝聚目標到重大科學前沿上來。這將使從事基礎研究的廣大科技人員,以及從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科學衛星)研制的廣大技術人員找到用武之地,發揮出他們的聰明才智,在新時代的科學春天里,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重大貢獻。
2018-05-10 18:26
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根源和土壤,基礎越深厚,越能產生原始創新的成果,在技術上引發一場新的革命。歷史上的例子很多,如晶體管、集成電路的發明引發了計算上的革命,半導體激光器、光纖的發明引發了通信上的革命等。相反地,如果基礎研究的積累不夠,那只能在外國人的基礎上修修補補,做些小的而不是根本性的創新工作。
2018-05-10 18:39
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科學基金制是重要基礎和知識源泉。科學基金制實施?30?多年來,通過促進知識生產和培育人才,顯著推動了我國基礎研究的繁榮發展,有力地支撐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科技競爭力的提升。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的基礎研究應有新氣象新作為。回顧?30?多年來科學基金的發展及成效,探索適應新時代的中國科學基金體系,將有利于開創中國科學發展的新篇章,這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2018-05-10 18:55
《重點舉措》從優化基礎研究總體布局、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深化項目管理改革、營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發展的創新環境、完善支持機制5個方面,為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指明方向。針對營造利于基礎研究發展的創新環境,《重點舉措》指出,改進基礎研究評價,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
2020-05-12 09:02
版權所有: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