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深入推進改革開放,進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43. 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支持地方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和城鄉教育一體化改革試驗,進一步加強分區規劃、分類指導。繼續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深入推進與地方政府、部門、企業集團開展多種形式的共建,促進高校為區域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服務。切實辦好高校學生食堂,改進和完善后勤保障體系。
44. 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加強對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依法落實國家扶持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民辦學校管理,繼續規范獨立學院設置和管理。督促民辦高校落實法人財產權,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規范民辦幼兒教育發展和管理。
45. 進一步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深化與外國政府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盟等國際組織的教育高層磋商機制,構建區域性教育交流與合作平臺,積極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深入推進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學歷學位互認。做好俄語年各項工作。完善跨境教育質量保障機制,健全教育涉外法規體系,加強對教育涉外活動的監管和引導。做好與港澳臺教育交流工作。
46.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出國留學工作,積極發展來華留學事業。深入推進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改進和完善公派出國留學機制,進一步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的培養。加大引進海外優秀留學人才的力度。支持公民自費出國留學。擴大中國政府獎學金規模,提高來華留學教育質量。
47. 制定《漢語國際推廣中長期規劃》,統籌規劃全球孔子學院布局,注重提高質量,鼓勵探索創新,促進平等合作。加強漢語學習讀物和文化產品開發,創新漢語教學資源推廣模式。設立孔子學院獎學金。舉辦漢語夏令營和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加強漢語國際推廣教師和志愿者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國外本土漢語教師培養培訓力度。
48. 加強教育服務與管理體系信息化建設,建立和完善全國教育系統信息化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各級各類學校招生、學籍管理、學生資助、質量監控、畢業生就業、國家公派留學管理和教育涉外監管等應用平臺建設,進一步提高應用和服務水平。積極推進教育電子政務。
49. 進一步加強語言文字應用與管理,促進語言生活健康和諧發展。規范校園語言文字,規范學生漢字書寫。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繼續推進普通話水平測試信息化,開展漢字應用水平測試。加強漢語漢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建設。啟動新世紀普通話審音。建設語言生活監測與中國語言資源庫。加強網絡語言監測與研究,發布年度語言生活狀況報告。
十、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提高領導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能力
50. 加強高校黨的思想理論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各方面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干部、教育廣大師生,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動權。充分發揮高校在推進黨的理論創新中的獨特作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51. 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按照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大力加強高校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努力把高校領導班子建設成為善于領導學校科學發展的堅強領導集體。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制定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施意見。做好直屬高校巡視工作。健全中小學校長負責制。研究制定體現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辦法。扎實推進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全面提高教育系統干部隊伍整體素質。
52. 加強各級各類學校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建立健全高校院系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理順黨組織的工作體制和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保證監督作用。做好普通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修訂和落實工作。認真抓好民辦高校黨建工作。加強中小學黨支部建設。
53. 進一步加強教育部機關建設,大力推進機關干部隊伍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做好機構完善和職能調整工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完善教育政務公開制度,加大信息公開。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改進工作作風。強化綜合協調、公文審核、文件歸檔、會議管理和督察督辦職能。全面加強保密工作。做好教育信訪工作。做好老干部工作。深入推進學習型機關和節約型機關建設。
54. 全面加強教育系統反腐倡廉建設,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把懲防體系建設納入教育改革發展規劃。加強對財務、基建、招生、采購、校辦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監督。深化校務公開,推進學校信息公開。嚴肅查辦案件。深入推進廉潔教育和廉政文化進校園,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
55. 切實維護教育系統穩定。完善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和體制機制,加強應急組織、隊伍、平臺和能力建設,提高各類突發事件預警、防范和處置能力。全面落實安全穩定責任制,認真排查和整改薄弱環節。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加大凈化網絡工作力度,深入推進校園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