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潘家華: 民生問題不光是衣食住行和精神層面的保障,有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的保障,城市怎樣管理,科學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下面請國務院研究室綜合司的陳文玲司長演講。
2011-08-03 14:58:19
陳文玲: 剛才聽了社科院介紹課題情況,還有指標體系,陳淮所長也做了非常好的發言。我覺得中國社科院做的城市發展報告和《城市藍皮書》,特別是今年聚焦民生,我個人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往年一般的藍皮書有區別,這次主題突出,突出了民生問題,整個報告有深度、高度、廣度,聚焦民生問題,有創造性研究思路,形成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對于當今解決民生問題的重大戰略意義,當前城市中的重大民生問題,沒有解決的民生問題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對于下一步解決民生問題提出了重要的建議,還有一些重要的思路,特別是報告中提出城市發展中要堅持四保,保民權、民有、民治、民享,還有五化,城市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保障改善城市民生的制度化、長效化、特色化、多元化等等,很多思路都是很有創造性的,看得出課題組對于城市發展中的民生問題,是下了很大力量、投入了很多精力,深入研究,在指標設計上也有開創,我認為研究報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對于引導中國的城市科學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價值、借鑒價值。
2011-08-03 14:58:54
陳文玲: 圍繞城市發展這一主題,我想談三點看法:
第一,城市發展到了非常重要的轉型時期,城市發展質量成為了中國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的重要標志。我覺得中國城市的發展是非常重大的問題,因為我們還在城市化進程中,我個人認為,中國的城市化率可能不會達到有些發達國家那么高的城市化率,我們看了很多的研究報告,是不是要到70%,最高到80%,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就基本結束,意味著在2036年城市化進程能夠基本完成。到那個時候,中國的城市化人口大體上要超過9億多人,相當于美國、日本、歐洲三大經濟體城市人口的總和。因此,中國的城市發展,中國城市的發展質量,某種程度上說,全世界占50%人口的生活質量,城市的承載能力到底怎么樣,城市功能怎么樣,決定了占世界城市人口50%以上人口的生存質量、生活質量。
我認為,通過改革開放這33年,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現在到了49.68%,突出的標志就是中國已經形成了若干城市帶、城市圈、城市群,現在正在出現城市群落,為什么叫城市群落?它不是一般的過去幾個并列城市的疊加,而是布局比較合理的城市群落,比如在一個城市群落里面有國際化大都市,有國家中心城市,有地區中心城市,有中小城市,還有小城鎮,這樣的城市群落的形成,將來更多是建立城市共享體系,和國家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對這些城市的帶動作用,使這樣一個城市群落城市化的水平、城市化的質量都有很大提高。這樣的城市群落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提高民生水平,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比如說我們在最近幾年做粵港澳問題研究時,我們在國家珠三角改革開放規劃中,其中和廣東、香港、澳門的關系有四個方面在規劃中,包括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對接、建立合作體制機制,還有非常重要的一條是共建優質生活圈。優質生活圈就是要在民生保障的水平上,解決民生問題的水平上,向發達區域看齊,學習香港、澳門的社會管理經驗,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城市的發展必須從數量型、從單純的打框架向提升城市的質量、完善城市的功能、提高城市服務水平、提高城市承載能力,向城市科學發展轉變。將來的城市不僅是低碳城市,不僅是各類優質要素和資源集聚的載體,更應該是宜居城市,應該是人們能在這兒享受到更多的物質文化需求的空間。
2011-08-03 15:03:25
陳文玲: 城市發展到了這樣一個重要的轉型時期,其中非常重要的指導思想,城市的發展應該從以經濟發展為核心轉向以社會發展為核心,城市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立足點應該有所改變。我曾經在日本研修時翻譯過一本書,上野光平先生寫的《現代流通論》,關于城市功能有一句經典的話:城市的市長是市民的市長,一個城市最主要是要為城市的市民提供優質的服務,所以作為城市解決民生問題,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
2011-08-03 15:05:31
陳文玲: 第二,中國城市化進程在解決民生問題上其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現在書里提到的這些方面之外,還有幾個方面不容忽視:
一是伴隨著改革開放,城市化的進程始終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城市化釋放的巨大消費需求,始終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我們現在兩億四千多農民工進入城市,也參與了全球化的進程,通過進入城市,進入產業,使2.4億人進入了全球化。在這個過程中,實際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民生。雖然現在農民工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但是從87脫貧計劃之后,從2.3億貧困人口降到幾千萬,這里面相當一部分是通過城市化轉移到城市來解決貧困問題。
二是推進城市化過程中,把城市的民生問題、社會發展問題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這個方面我覺得對于轉變城市發展方式起了決定性作用。比如十七大提出的學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醫,現在政府正在推動這些工作,包括醫療體制改革,養老保障制度,社會救助制度,實際有一些制度的設計不光是解決城市貧困人口,還要解決農村貧困人口,這在國家戰略安排上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三,我認為城市化是成功的,不僅是一大批產業集聚在城市,最重要的是在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國際化的進程中,并沒有出現像非洲、印度、巴西大規模貧困人群和貧民窟的問題,我們成功地避免了這樣的問題。當然我們現在面臨這個問題的壓力還很大,如果解決不好,有可能就會出現大面積的貧民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是避免了這個問題。城市的二元結構,農村的土地保障,使我們現在暫時避免了這樣的問題。我們雖然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我們開始關注民生、關注社會發展,我覺得未來能夠避免這樣的局面出現。
2011-08-03 15:05:58
陳文玲: 第三,在城市發展中,面向未來,我們要有一些大的思路設計和大的布局調整,從大的思路來說,城市的發展需要思想觀念的創新,發展理念需要創新,城市作為人集聚、生存、發展的載體,可能將來更多城市要以民生為主,要以社會管理為核心,觀念和認識的轉變非常重要。二是體制、機制、制度的創新,包括社會保障等各項制度的提供,還有形成保障、民生體制機制的安排。三是管理的創新,特別是政府管理的創新,包括公共財政到底怎么建立財政公共支出結構,使財政支出向解決民生問題解決,還有長效制度的安排。
2011-08-03 15:06:25
陳文玲: 除了這幾點,要靠推進改革,靠體制機制的創新解決問題之外,在城市發展中應該關注關注幾方面的思路:
一是城市供給與需求匹配,城市供給各種功能、各種服務設施、各種投入產生供給,要和需求相匹配,現在需求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矛盾是不斷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在物質文化需求得到了基本滿足的情況下,城市功能更多是在滿足民生方面更多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精神、體育方面的需求,除了解決貧困問題之外,城市各個不同層次、不同方面需求的滿足作為民生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是城市和農村的合理布局。解決城市的發展,歸根到底是要通過城市的發展,最終帶動農村的發展,真正使城市反哺農村提高反哺能力、帶動能力,使農村形成合理布局,未來發展分享,城市化不是達到百分之百,要達到一個度,百分之七十或者八十,要使農村合城市有合理的空間布局,主要是農村實現農村的產業化,農業的工業化,農民的市民化,整個思路就是用城市化來帶動農村發展,使農村、農業、農民達到和城市均等的民生保障水平,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務。所以我覺得城市和農村的合理布局,城市解決民生發展,實際上要把城市帶動農村在二元體制下推進民生問題的解決,使它能夠覆蓋到全民。一方面進入城市的農民工,將來要和城市的市民享有同等的待遇,進入共享體系。另外一方面,也要把城市群落中覆蓋農村的農民納入到發展體系和共享體系中。
2011-08-03 15:06:40
陳文玲: 三是城市功能和城市質量的提高,這個也非常重要。剛才陳淮所長已經講了,我重復一下,因為這個問題相當重要。我看了原來建設部也發布過這個數字,城市建筑周期是30年,實際上在發展低碳經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科學發展,特別是發展低碳經濟中,我們發現碳排放80%以上來自于城市,按照美國碳排放的比重,建筑占30%多,交通30%多,其他的占30%多,因此城市的發展方式,包括建筑、交通、產業選擇,都直接影響了城市的民生質量,空氣質量、水質量、住房質量、社區服務質量、醫療服務質量,綜合的要素構成了城市的供給,提高城市質量從基礎設施、城市規劃設計、城市建筑、交通,不是一個戰略問題,而是一個技術問題,不是一個局部問題,而是城市整體功能再造的問題。
謝謝各位。
2011-08-03 15:06:55
潘家華: 謝謝陳司長,談了很多對城市民生發展非常重要的觀點。下面還有兩位演講嘉賓,下面請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演講。
2011-08-03 15:10:02
孫久文: 謝謝潘所長。十分高興來參加城市發展報告的發布會,我主要談三個問題:
第一,關于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我想做一個簡單的評價。最近,不管是社科院或者是其他的高校,各種各樣的皮書,關于城市研究的皮書發布得比較多,各種研究報告也比較多。在各種報告中,目前關注比較多的還是城市化問題、城市經濟增長問題,這部報告把研究的核心轉到聚焦城市民生問題上,我個人覺得是十分有遠見的。走到現在對于城市發展問題研究的前面,特別是報告提出的所關注的民生問題,都是十分重要的,比如城市居民收入、公共服務、人居環境、城市治理等等,這些方面對城市民生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各種問題都作了很好的闡述。在總報告當中,里面提了很多很有開創性的政策建議,這樣一個報告可能會對未來城市經濟學逐步發展和研究會起到引領作用。
2011-08-03 15: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