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部分消費者投訴沒有得到妥善處理,由此引發的汽車消費投訴糾紛也時有發生。消費者在面對因產品質量引發的消費糾紛時,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于個別車主的過激維權行為,專家告誡,消費者只有合理維權,才能真正保護權益。
合資品牌遭投訴成增長趨勢
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了《2007年上半年消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消協共受理全國范圍內的汽車消費投訴達3812件,同比2006年上半年增加312件,增幅達8.9%。在中消協統計的“投訴增幅較大的商品和服務”排名中,汽車消費投訴增幅僅次于房屋、電冰箱、廚房電器設備和電信,位居投訴增幅榜單的前列。
來自中消協的統計顯示,國內消費者對于涉及汽車質量、安全、價格、合同等問題的投訴有所上升,其中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投訴上升了58.3%,部分消費者甚至懷疑汽車價格的下降是否以犧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作為代價。
與此同時,中國質量協會用戶委員會上周發布了《2007年二季度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與售后服務質量投訴分析報告》,通過對來自全國范圍內的1346例用戶投訴分析發現,與第一季度相比,合資品牌汽車產品的投訴有上升趨勢,引發投訴焦點是部分汽車產品的宣傳與汽車用戶體驗存在較大差距。
中消協:真正有效的投訴不多
盡管汽車消費投訴在基數上仍然居高不下,但真正能引起汽車廠家和經銷商重視的“有效”投訴仍然不多。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部部長徐埡宸日前表示:“今年上半年中消協受理的汽車消費投訴很多,但真正有質量的投訴卻不多,原因是很多車主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去投訴。”
“圍繞汽車質量問題的投訴,消費者很難弄明白,到底該由誰去承擔責任,”徐埡宸舉例說,由于汽車產品是由成千上萬個零部件組成的,而且很大一部分是通過全球范圍內采購并裝在消費者購買的新車上面,因此一般汽車生產廠家很難對其組裝生產的汽車質量做出100%保證和承諾。
徐埡宸解釋道:“有時連消費者自己都不知道,出現了問題該投訴廠家還是經銷商,或者以什么樣的理由去投訴他們。”有些廠家要求消費者在主張質量權利時,必須同時提供國家檢測部門出具的檢測報告,但像手機的檢測一樣,汽車檢測機構目前還不多,檢測費用昂貴并不是一般消費者所能承擔。況且汽車檢測機構基本上不接受個人的委托,檢測難成了消費者維權的瓶頸。
車主過激維權無益糾紛解決
徐埡宸認為,車主如不能對自己權益的合理性作出一個明確的判斷,就無從談及如何正當維權了。據悉,上周發生在北京的車主怒砸寶馬事件,就是車主要求經銷商退車未果而造成的。由此也引發了業界對于此類事過程中是否存在消費者“維權過度”嫌疑的討論。
法律專家們一致認定,在汽車“三包”規定尚未出臺的情況下,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去支持車主類似的退車要求。“即便不出臺‘三包’,消費者也完全能依靠《產品質量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兩部法律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徐埡宸認為,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顯著增強的同時,也要學會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