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2010年全區預算執行的主要情況是:
(一)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促進了自治區財政經濟協調發展
2010年,自治區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落實國家積極財政政策,并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著力擴大內需,促進了自治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在此基礎上,自治區財政收支規模實現了新突破,邁上新的臺階。2010年,我區一般預算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一般預算支出突破2000億元,為進一步促進財政經濟協調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0年,全區財政用于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城鄉社區事務等方面的政府公共投資支出467.9億元。一是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爭取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127億元,各級財政安排配套資金63.5億元,重點支持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教育和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等方面。爭取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政府債券59億元,優先用于保障中央投資公益性項目地方配套,重點用于完成在建項目續建和收尾。繼續完善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等鼓勵消費的一系列政策,全區共銷售補貼類家電產品111萬臺(部),汽車摩托車14.4萬輛,共計實現銷售額52億元,兌付補貼資金5.5億元。二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支持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下達資金7.8億元,扶持金太陽示范工程項目7戶,實施太陽能光電建筑示范項目13個,在全區9個盟市22個嘎查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示范建設,實施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支持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加快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鼓勵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和淘汰落后產能,多渠道籌措資金41.6億元,獎勵節能技術改造項目205個,支持電力、焦炭、鐵合金等八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項目44個,對1575公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63個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以及48個污水處理廠給予獎勵和補助,對全區設市城市和旗縣政府所在地居民住宅供熱系統管網建設和改造項目給予獎勵補助,累計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任務852萬平方米。這些措施,為實現自治區“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發揮了積極作用。三是加快實施重大科技專項。2010年全區科學技術支出21.2億元,增長17.1%。加大對重點領域和前沿技術的投入,支持應用技術研發項目483項,大專院校及科研單位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5項;繼續設立科技創新引導獎勵資金,支持企業及科研單位自主創新項目75個。四是加快中小企業發展。繼續實施“雙百工程”,投入財政資金8000萬元,拉動銀行貸款41.8億元,支持13個行業104個工業項目的技術改造,新增就業崗位3萬個,新增利稅4.2億元。下達資金2.4億元,支持企業外經貿項目1520個,鼓勵中小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上述措施的實施,對擴大內需、促進自治區經濟企穩回升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加大了“三農三牧”投入,各項惠農惠牧政策落實到位
自治區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1號文件精神,把支持“三農三牧”作為財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圍繞促進農牧民增收,完善各項惠農惠牧政策,加強農村牧區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促進城鎮居民、農牧民收入水平同步增長。2010年全區財政用于農林水、糧油事務及生態建設方面的支出398.6億元,比上年增加55.9億元,增長16.3%。一是全面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政府出臺的各項惠農惠牧補貼政策。安排各類惠農惠牧補貼資金83.9億元,比上年增加8億元。在繼續完善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農作物良種補貼以及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的基礎上,全面落實自治區政府確定的階段性禁牧輪牧、牲畜良種補貼、牧民燃油補貼等對牧民生產發展的各項補貼政策,促進牧業發展和牧民增收。積極爭取國家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確定補償面積10.2億畝。完善農牧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下達資金11.8億元,全區種植業、養殖業保險參保農牧戶達到219.5萬戶,承保農作物面積6771萬畝,全區奶牛、能繁母豬投保數量30.7萬頭。二是支持現代農牧業發展。投入資金7.1億元,搭建以“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為整合平臺,支持38個旗縣玉米、馬鈴薯、肉羊三大優勢產業帶建設;加快現代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支持自治區確定的乳肉絨、蔬菜瓜果等六大主導產業項目93個,農作物、畜禽優良新品種繁育等農業技術推廣示范項目65個,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項目229個。三是著力改善農村牧區生產生活條件。全區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5.2億元,改造中低產田98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27萬畝,完成人工種草、改良草場、劃區輪牧等建設任務107萬畝,支持設施蔬菜、肉牛等產業化經營項目202個,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牧區生產生活條件,增加了農牧民收入。加大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及養護資金投入,籌集資金23.9億元,新增30個蘇木鄉鎮通瀝青(水泥)路,2121個嘎查村通公路,全區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標。進一步加快水利建設,投入資金16.7億元,重點解決好重砷、重氟區1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對24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以及64個小型農田水利專項工程給予補助。四是創新財政扶貧機制和支持農牧業防災救災機制。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0億元,重點扶持350個嘎查村實施整村推進直接扶持到戶,實施50個旗縣小城鎮移民示范點建設,通過實施貧困地區雨露計劃累計培訓農牧民5萬人。及時撥付農牧業防災救災資金9.4億元,支持特大抗旱、防凌防汛、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以及災民生活救助等。五是進一步完善生態建設財政補助政策。爭取中央生態建設資金54.4億元,落實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補助政策;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實施森林撫育試點;支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六是全面推進嘎查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全區共實施項目2197個,覆蓋1825個嘎查村,受益農牧民285.9萬人。
(三)加快推進富民進程,各項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富民強區總體戰略部署,各級財政部門進一步加大了民生投入,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同時減輕群眾在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負擔,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2010年,全區用于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等各類民生支出823.6億元,比上年增加181.9億元,增長28.3%。其中: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確定“十件實事”和“十項民生工程”,全區各級財政投入資金512億元。一是大力支持就業和再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落實就業補助經費14.7億元,增加小額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資金, 實現就業11.6萬人,完成培訓14萬人;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農牧民轉移就業246.8萬人,城鄉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39.7萬人;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非公有制企業和中小企業就業。二是繼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2010年,全區社會保障支出291.3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分別提高35元和19元,每人每年分別達到3324元和1595元。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77元,月平均水平達到1402元。農村牧區社會養老保險國家試點從10個旗縣擴大到21個,實際參保人數達到168.8萬人。提高在鄉老復員軍人、建國前農村牧區老黨員等部分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五保對象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1504元和753元,達到每人每年3079元和2064元。為減輕物價上漲的影響,對城鄉低保對象、農村牧區五保供養人員等221萬城鄉困難群眾發放臨時生活補貼2億元,對林業、漁業和城市公交等六大公益性行業給予成品油價格補貼6.5億元。三是加快教育事業發展。2010年,全區教育事業支出328.5億元,比上年增長34.9%。全面落實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兩免一補”政策,對180萬城鄉中小學生免除學雜費并免費發放教科書,對59.9萬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費補助。大力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全年竣工并交付使用的項目學校1278所,累計開工面積1659.4萬平方米。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支持71所院校實訓基地建設,支持4所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發展示范校建設;繼續落實好中等職業學校農村牧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政策,并將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也納入免學費范圍,14.4萬學生受益。為提高高等教育辦學質量,支持15所高校42個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啟動化解全區高校債務工作,建立高校防范財務風險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資助學生107.9萬名。四是支持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0年,全區醫療衛生支出120.2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人均80元提高到120元;支持向城鄉居民免費提供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全區6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施補種乙肝疫苗、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救治等五項中央重大公共衛生項目。五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力度。2010年,全區保障性住房支出83.6億元,增長55.4%。廉租住房、農村牧區危房改造、棚戶區改造等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開工38.7萬套,開工率106.1%。六是支持文化、體育和計劃生育等其他社會事業發展。2010年,全區文化與傳媒、計劃生育支出64.7億元,比上年增長11.7%。繼續推進農村牧區電影放映、“農家書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和蘇木鄉鎮體育設施建設。實施以利益導向機制為核心的計劃生育“三項制度”建設,獎勵扶助惠及1.7萬人,特別扶助惠及3700人,少生快富工程惠及家庭41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