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建中的契機
汶川大地震給四川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對于四川的災后重建工作,鄭雄偉從產業結構等方面談了他的真知灼見。而對于四川的首府成都,鄭雄偉認為成都本身就是外包基地城市。作為首批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成都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外包基地,還有幾方面的工作要做。
四川航空雜志:在5.12地震中,四川受到重創,而剛好在4月26日您親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考察,可以說對四川非常有感情。四川在地震中許多工業都受到了重創,您能否為四川今后的經濟,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招商引資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
鄭雄偉:地震發生以來一批批工業企業已經逐漸開始恢復生產。但在重建的工作中還應注意相關問題。首先,應繼續保持成都、德陽和綿陽核心工業區的地位,將重點工業安置在上述地區,有利于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的發展。其次,鼓勵支柱產業發揮優勢。地震發生前,水電業曾是四川最具優勢的支柱產業之一,而汶川地震的發生不應改變四川在這一資源種類中所擁有的優勢。然而保持優勢并不是盲目擴張,盲目設立水電站,而應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審慎考察科學規劃,保持當地的生態平衡。再次,嘗試建立產業園區或產業聚集區,集中資源優勢,利用集群效應降低成本。同時,應在科學評估震后影響的基礎上,發展災后的急需產業。比如在大災之后,醫藥、飲食、建筑建材等是與人民生命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應適度發展此類行業,并著眼于該類行業的長遠發展,而并不是僅僅以應付目前的急迫需要為目標。
四川省的第三產業也受到了重創,而第三產業又是帶動GDP增長的關鍵,因此恢復重建第三產業也是今后產業調整的重要課題。對于農業的恢復要堅持長短期利益相結合。首先作為滿足人民糧食需求的產業,應盡快發展那些生長迅速成熟快而不失營養價值的品種,以滿足災民在震后對食品的需要。另一方面,以農民增收和生態平衡為長遠目標,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附加值。
四川航空雜志:成都是四川的首府,也是四川產業結構調整的“龍頭“。您能否具體地為成都這個城市做出一些建議?成都是否能夠成為一個外包基地,有有什么經驗可以學習?
鄭雄偉:成都本身就是外包基地城市。作為首批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成都能否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服務外包基地,還有幾方面的工作要做:首先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要到位,在這方面大連、天津、班加羅爾就做得很好。另外,政府要做好宣傳,打好群眾基礎,讓市民更多地了解外包服務的優勢。第三,培養企業家隊伍,帶動他們整合外包資源,讓他們尋找外包客戶、組建外包企業、招募外包人才,進行外包企業運作;第四,強化外包人才的培訓。成都有很多大學,很好的人才基礎,要培養他們實現和外包產業對接,加強外包管理知識、外語等培訓;第五,建立外包國際平臺。通過外包國際平臺,實現外包接單、交易和信息溝通;第六,做一些大型的外包活動,加大外包宣傳力度,聚焦國際外包宣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