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水利/森林資源
全市水資源總量為141.15億立方米,其中,杭州市區為28.82億立方米,臨安市為26.87億立方米,富陽市為15.33億立方米,桐廬縣為15.63億立方米,建德市為19.21億立方米,淳安縣為35.29億立方米。
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596.0立方米,人均年綜合用水量為441.4立方米,城鄉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為58.6立方米(注:城鎮公共用水和農村牲畜用水不計入生活用水量中),其中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用水量分別為61.7立方米、49.3立方米。城鎮公共用水量人均為48.5立方米。全市農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為440.3立方米,其中水田灌溉畝均用水量為484.9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75。全市平均水資源利用率為27.7%,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46.5立方米。
全市林地面積1755.99萬畝,森林面積1635.27萬畝;活立木總蓄積4979.17萬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積4876.53萬立方米(比上年凈增226.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64.77%。活立木蓄積總生長量與總消耗量之比為1.93∶1,生長量大于消耗量。森林植物積累的總生物量7519.37萬噸,森林植被有機碳總儲量3684.14萬噸,固定二氧化碳總量12256.57萬噸。
(三)物種多樣性
杭州市經鑒定和確認的高等植物有1200余種,分屬于155科,其中蕨類植物20科39種,裸子植物8科49種,被子植物127科1100種。 2013年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野生植物調查組在富陽市龍門鎮發現細果秤錘樹種群,分布面積近150畝,這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細果秤錘樹種群。(細果秤錘樹是浙江特有珍稀瀕危物種)
杭州市有陸生野生動物505種,隸屬4綱31目109科。其中兩棲類28種,隸屬2目9科;爬行類42種,分別隸屬于3目10科;鳥類354種,隸屬于17目66科;獸類81種,隸屬于9目24科。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63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有53種;省一般保護動物有157種。中華蟾蜍、澤陸蛙、黑斑側褶蛙、花臭蛙、華南湍蛙和飾紋姬蛙數量較多,為兩棲類優勢種;石龍子、蝘蜓、王錦蛇、虎斑頸槽蛇、蝮蛇為爬行類的優勢種;鳥類種群密度麻雀最高,其次是金腰燕、白腰文鳥和斑嘴鴨;獼猴、華南兔、黃鼬、黃腹鼬、鼬獾、豬獾、野豬和小麂等為獸類優勢種。
(四)措施與行動
物種多樣性保護。一是加強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野生動植物繁育棲息地的保護和管理,有效發揮其生態保護功能。二是通過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野生動物救護及補償等工作,積極構建野生動植物保護體系。三是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提升森林林分質量,構建適宜野生動物生存的棲息地。四是加強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破壞野生動植物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積極引導和鼓勵野生動物馴養繁殖業發展,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五是持續開展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生物多樣性監測項目,對西溪濕地公園內植物植被、鳥類、昆蟲、獸類、爬行類、兩棲類、魚類等生物多樣性進行持續監測,為進一步提升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管理水平打下了基礎。
森林資源保護。一是建立和健全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全市各地把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落到實處,與鄉鎮(街道)簽訂了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書,量化考核標準。二是推進森林擴面提質,強化生態建設。完成更新造林面積15.4萬畝,完成平原綠化3.9萬畝,完成森林撫育54.9萬畝。進一步深化實施850萬畝生態公益林建設工程,新增省級以上公益林優質林分7萬畝,累計達到555萬畝。三是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力度。規范林業執法行為,強化資源林政管理;加強森林災害防控,維護森林生態安全;強化林業基礎保障,優化林業發展環境。四是建立了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監測體系。開展市縣聯動森林資源與生態狀況年度監測,為全市各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水土流失治理。2013年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9.75平方公里,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3條。
四邊三化。通過2013年整治建設,“四邊三化”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并基本達成整治目標任務。公路“三化”引領示范,全市完成“三清”3730處,完成率89%;完成路面及附屬設施整治、綠化提升等建設投資11.9億元,完成率110%。鐵路“三化”進展明顯,蕭山區完成鐵路邊整治目標任務的95%;余杭區完成鐵路邊整治目標任務的80%。河邊“三化”成效顯著,完成河道綜合整治形象進度315.7公里,占計劃任務(259公里)的121%。河道邊綠化長度211.8公里,河邊綠化99萬人次以上。山邊“三化”有序開展,省級重點礦山治理總面積696493平方米,9個省級重點礦山已完成6個,其余3個均已開工治理。計劃建設綠色礦山16個,2013年建成率達到50%。四邊“綠化”突飛猛進,全市已完成“四邊”綠化530公里(占省計劃459公里的115%),綠化面積6357畝(占省計劃5739畝的111%)。
八、專欄
(一)五水共治(治污水)
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重大戰略部署,把治污水作為五水治理首要任務,認真落實清水治污工作相關舉措,加大水環境綜合治理力度,重點抓好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城鄉河道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飲用水源保護等工作,打造和“美麗杭州”相匹配的格局穩定、功能健全、質量優良的水生態系統,實現“小河清清大河凈”的目標。建立健全治水工作機制。出臺杭州市“清水治污”專項行動方案。按照省政府要求,編制出臺市、縣兩級河長制實施方案。市委書記任總河長,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領導分別擔任22條省級、市級和重要區級河道的河長,明確市級相關部門為聯系部門,落實河道沿線區、縣(市)政府責任。扎實推進城區水質改善。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截污納管工作。新增污水管網190.41公里。七格四期、提標改造及污泥處置工程設計總平布置初步方案完成編制。綜合運用截污納管、清淤疏浚、引水配水、生態治理、綜合養護管理等手段,改善城市內河水質。通過實施截污納管“233”工程,完工截污納管項目300個,合計截污水量30039噸/日。全市共消除黑臭河道30條、打造生態示范河道5條、清淤疏浚河道33條(段)、52公里,清淤工程量達60萬方。打通丁橋五會港、下城沈家河、西湖一號河、江干橫四港等4條斷頭河流。加大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工作推進加快。完成全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情況基礎調查,組織實施農村生活污水全覆蓋三年行動計劃。開展了大規模的技術培訓,出臺了技術規范、驗收考核標準、長效管理辦法和資金補助政策。啟動全市382個行政村生活污水生態化處理設施建設,完成260個。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強。治理農村河道156條、315公里,重點治理建德大洋溪等12條(段)101公里。取締部分小散養殖場(戶),禁養鴨子343萬羽,占養殖量的50%以上。禁養生豬13萬頭,生豬飼養量為338萬頭,比上年減少38萬頭,減少10.1%。完成60個畜禽養殖減排項目治理工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97%以上。強化工業污染防治力度。深入開展印染造紙化工電鍍行業整治。全市關停重污染企業158家,完成整治提升企業108家。全市156家電鍍企業,已關停69家、搬遷入園48家、原地整治提升21家。積極推進刷卡排污工作。建成市級刷卡排污平臺,富陽市45家企業刷卡排污系統投入運行。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對全市飲用水源保護區、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群眾投訴集中區域存在的環境問題和環境安全隱患開展夜間突擊“飛行”檢查,重點打擊偷排、漏排、超排、偷倒等嚴重影響水環境的違法行為。試點開展上溯交叉執法模式,2013年共組織了3次大規模市縣聯合執法,出動人員500余人次,檢查企業160多家,加大了錢塘江和苕溪兩大流域的監察執法力度。
(二)主要污染物減排
緊緊圍繞主要污染物減排三大體系建設,狠抓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監管減排,穩步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至2013年年末,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比上年削減3.52%、3.83%、4.80%、6.58%,為完成“十二五”減排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市政府與各區、縣(市)政府主要領導簽訂減排責任書,嚴格落實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實行“行政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著力推進重點減排項目建設,全年實施減排工程項目359個。加強減排預警機制,及時對全市減排形勢進行分析,對上半年主要污染物不減反增的地區下達紅色預警、對沒有達到時間進度要求的地區下達黃色預警,并對工程建設進度緩慢的重點減排項目單位實施暫停新建項目的審批、限期停產整治、限電限產等應急措施。開展減排監察督察,市減排辦組織相關部門對市級部門和區縣市開展減排督察行動,督促七個區、縣(市)年度污染減排計劃項目的有效實施。完善污染總量控制機制,優化環境資源配置,13家企業在市產權交易中心開展排污權交易,成交化學需氧量269噸、二氧化硫55噸。制定實施《杭州市刷卡排污總量控制系統建設實施方案》,基本完成全市國控、省控235家和48家廢水廢氣重點排污單位刷卡排污監控端建設。推進杭州市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工程,形成《環境整治新增典型示范項目實施方案》及“城市大氣PM2.5防治工程”、“重污染高耗能行業整治”、“農村水環境整治”三個子方案,包括3大類9小類30個項目。做好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和運行工作。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杭州市2013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體系建設和運行
(三)“無燃煤區”建設
制定并下發《杭州市“無燃煤區”建設實施方案》(杭政辦函〔2013〕75號),明確各地、各部門工作任務,計劃在2013-2015年三年內,通過實施關停、搬遷、改造(煤改氣、煤改電等清潔能源改造)等措施,將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和蕭山區、余杭區、桐廬縣、淳安縣、臨安市、富陽市、建德市的建成區基本建成“無燃煤區”,共涉及55家單位近80臺鍋爐的改造(不含農業)。切實加大對燃煤鍋爐淘汰和改造工作的財政支持力度,實現與脫硫脫硝改造補助政策的銜接,確定了市級財政、區、縣(市)財政及企業按總投資的3:4:3比例承擔的補助原則。截止目前,主城區已有46家企業56臺鍋爐完成改造,半山電廠即將完成一臺燃煤發電機組關停,明年將關停另一臺,屆時將減少煤炭消耗量70萬噸左右,蕭山電廠計劃要求在2015-2017年關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