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交易所8月31日發布滬市上市公司上半年總體業績情況分析報告。報告顯示, 2008年滬市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延續去年以來的增長態勢,金融保險業、機械設備等景氣行業表現依然強勁,滬市上市公司總體盈利水平再創歷史新高。2008年上半年央企的凈利潤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3%,對業績增長的貢獻率為67.49%。
根據統計,滬市已公布半年報的863家上市公司2008年上半年加權每股收益、加權凈資產收益率分別達到0.2358元和8.41%,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15.59%和11.54%;2008年上半年滬市全部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為45354億元,同比增長24.98%;全部營業總成本為39829億元,同比增長35.65%。2008年上半年營業利潤總額為5999億元,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2008年上半年利潤總額總計6408億元,同比增長5.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總計4808億元,同比增長15.8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4372億元,同比增長11.46%。從上述統計數據不難看出,盡管2008年上半年各種原材料和基礎產品價格飆升,通貨膨脹仍處于相對高位,大多數上市公司通過采取主業增長、費用控制等措施,經營業績繼續向好,2008年上半年滬市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再次創出歷史最佳水平。
藍籌指標股對市場整體業績的影響舉足輕重
滬市藍籌股的代表群體上證50指數成份股加權每股收益0.2544元,加權凈資產收益率9.42%,均高于滬市平均水平。
統計分析發現,上證50指數樣本股2008年上半年的總資產、股東權益分別占全部上市公司總和的89.12%和72.06%,而營業總收入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占所有上市公司總和的64.31%和80.40%。樣本股2008年上半年全部盈利,營業總收入、凈利潤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22.84%和13.04%,營業總收入增長和凈利潤增速略低于市場水平,主要是由于該類公司上年同期數基數較大所致,這樣的增長能力對于幾乎全是由大盤藍籌公司構成的上證50指數樣本股來說是非常難得的。
不同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分化跡象明顯
從主要行業業績變動情況看,金融保險業中銀行股一枝獨秀,業績大幅走高,保險類上市公司基本持平,而證券類上市公司業績下滑明顯。采掘業中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業績的大幅下滑,煤炭類上市公司業績繼續向好。房地產業由于其收入確認的滯后性,本期業績仍保持增長,但當下宏觀環境的變化將持續影響這個行業的未來業績。由于電煤價格的持續上漲,盡管國家數次上調了火電的上網價格,但是由此增加的收入遠遠不能彌補發電成本上升的缺口,火電類上市公司業績一落千丈,一些老牌績優股也發生了虧損,成為整個證券市場業績增長的最大負面因素。金屬非金屬類中鋼鐵類上市公司業績仍然保持著較高水準,但其上游的鐵礦石、焦炭等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而產品的銷售價格并不能同步上揚,這些因素將在下半年對鋼鐵類上市公司業績形成嚴峻考驗。由于上半年我國自然災害頻發,水泥類上市公司受惠于災后重建,業績同比大幅上升,而有色金屬類上市公司則由于產品價格的大幅波動,業績同比有所下降。
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比重不斷提高
行業統計分析表明,金融保險業上市公司占滬市整體業績的比重不斷提高,本所的上市公司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凈利潤比重占前3名的一級行業合計占全部凈利潤的86.94%,其中金融保險業一個行業的凈利潤就超過了全體上市公司的一半。因此,有必要對金融保險業上半年的業績單獨進行分析。
在金融類21家上市公司中有12家銀行、3家保險公司、4家證券公司。雖然受美國次貸危機加劇、國內貨幣政策從緊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各家銀行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業績。12家上市商業銀行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利潤增幅均在50%以上,其中中信銀行以162.62%的同比增長位列榜首,民生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招商銀行凈利潤增長都超過了100%;交通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凈利潤增長超過80%。而工商銀行上半年實現稅后利潤648.79億元,上半年盈利居全球銀行業之首,同比增幅為57.99%。上半年銀行業績繼續大增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2007年央行6次加息,使得存貸款利差繼續擴大。如浦發銀行上半年凈利息收入同比增長38.85%,約占總收入的近九成。二是銀行中間業務增長較快。如興業銀行上半年實現中間業務收入19.93億元,同比大增204.10%。三是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將銀行企業所得稅稅率由33%降至25%,為整個銀行業貢獻了約15%的業績。
保險業上半年實現凈利潤238億元,同比減少18.55%。其主要原因是由于2008年上半年證券市場低迷,保險類上市公司證券投資虧損數額巨大,由此導致利潤總額大幅減少,三大保險公司由于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的虧損達到271億元。盡管上半年保險行業凈利潤和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但受益于代理人、新業務價值等方面的增長,其壽險業務增長迅速。如中國太保實現保險業務收入546.4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5.1%,其中壽險實現58%的增長。
滬市證券公司上半年實現凈利潤73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81%,由于證券市場的低迷,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成為拖累券商業績的主要癥結,如太平洋證券,上半年自營業務損失5.51億元,導致上半年虧損4.47億元。
央企已經成為撐起整個市場的脊梁
上市公司中央企主要包括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及其他部委所屬的公司。2008年上半年央企的凈利潤占全部上市公司的83%,對業績增長的貢獻率為67.49%。
國務院國資委所屬企業中在采掘業(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神華)、電力業(五大發電集團所屬企業、長江電力)、交通運輸(中國國航、中國遠洋)、金屬業(寶鋼、武鋼、中國鋁業)和建筑業(中國中鐵、中國鐵建)等傳統行業中占優勢地位,從上表可以看出,2008年上半年,國務院國資委所屬企業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特別是電力企業因面臨來自原材料上漲和電價難漲兩頭的壓力,利潤空間極度萎縮,電力行業上半年毛利率急劇下降。一些原本績優的電力企業如上海電力、華電國際、華能國際等均出現較大額度虧損。財政部及其他部委所屬公司主要是以金融業(工行、中行、建行、交行、中國人壽、中信證券和中信銀行)和鐵道部下屬的鐵路運輸企業為主體,增長率高于市場平均水平。
上市公司盈利增長速度趨緩
2008年上半年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的增長幅度低于營業成本的增長幅度,銷售毛利率略有下降。營業利潤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上市公司盈利增長速度趨緩。三項費用的控制較好但同比增長速度較快,其中銷售費用同比增長14.09%、管理費用同比增長26.32%、財務費用同比增長17.74%。
上半年,共有110家公司出現虧損,虧損比例為12.75%,與上年同期105家公司出現虧損(比例為12.32%)相比,虧損面小幅增加。 (記者 謝衛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