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看著北大公布的學校名單頗有些“不服氣”。 中秋 陳詠 攝
到底什么學校“夠格”,什么學生“優秀”?
揚州中學一教師 三問北大“實名推薦”
連日來,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做法一石激起千層浪。11月16日,北大公布了39所有“資格”推薦的中學名單,各方反響強烈。昨天,《中國青年報》刊登一篇題為《三問北大校長》的文章,直接向北大校長提出了三個問題,要求公開有“資格”推薦的中學、“優秀學生”的具體衡量標準。文章一經刊出,即被轉載無數。記者發現,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落榜”學校——在省內頗有些“名氣”的揚州中學的歷史教師王雄。
寫博“三問”北大校長
昨天下午五點,記者來到揚州中學,見到了剛上完課的王雄老師。王雄告訴記者,這篇文章其實是17日寫在自己博客上的一篇文章,后被《中國青年報》編輯看到,要求轉載。“報紙上發表出來的文章刪減了不少,但都符合原文。”記者在文章中看到,他懇請北大校長回答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實施方案中沒有“中學資質”的標準,只有“根據中學的辦學條件、生源質量等因素”短短十幾個字,如何使未入圍的學校和學生信服?因此,北大能否公開具體標準?第二,今年有400多所學校向北大提出“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的申請,未被確定資質的學校是不是辦學條件不佳或者生源質量不好?能否請北大給參與的學校一個明確的答復,也好為今后的申請奠定基礎。第三,優秀學生的標準是最難確定的,校長推薦的學生不再參加自主招生的筆試,而直接參加面試,北京大學心目中的優秀學生是什么標準?除了“綜合素質優秀或學科特長突出”這幾個字,能否有一個更為詳細的解釋?
對揚州中學“落榜”很不服氣
記者了解到,王雄曾執筆《中國教育藍皮書》2007、2009年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報告,也參與了民間高考方案的制定。前不久,當他得知北京大學將在自主招生的范圍內實施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度時,感到十分欣喜,覺得北大終于邁出了招生考試改革的重要一步,這也是打破應試教育桎梏的重要舉措,對引導中學開展素質教育意義重大。但在隨后公布的39所校長實名推薦的中學名單中,卻沒有發現自己執教的省內名校揚州中學的名字,他感到“很震驚”,也“很不服氣”,因為在王雄看來,“入選”的很多學校和揚州中學相比,毫無優勢。“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才使我想到了以上幾個重要問題,這些問題并不僅僅關系到我們學校的高三學生,更關系到更多學校的學生,甚至也涉及到北京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制度,所以,有些話不吐不快。”王雄說。
王雄對北京大學招生網站進行了仔細“研究”,閱讀了關于該制度的實施辦法與相關文件,但并未看到關于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度的學校到底需要具備什么資質的說明。“凡是類似的高校招生制度必須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可是,這個實施方案關于標準的問題并沒有公開,顯失公平。”王雄認為,原本就有很多人對這個制度有不少擔憂,害怕“暗箱操作”,擔心有“潛規則”。因此,自己順乎“民意”,勇敢拋出了這篇《三問北大校長》。
北大尚未對“問責”作出回應
王雄直言,據他了解,北大公布的某些學校各方面其實都不如揚州中學,“并不是我有私心,省內如南京的金陵中學等一些名校,也沒有進入名單,甚至部分外省連一所學校都沒入選,這又說明什么?就算我服了,別人也不服啊!”
他建議,比較公允的做法應該是,在高考成績公布過后,從落榜的考生中,再挑選出優秀的學生,由校長實名推薦,這樣才能進一步避免“一考定終身”造成的遺憾。截至昨晚記者發稿為止,北大方面尚未對此事作出相關回應。“雖然我是質問北大校長,但我對他們是否回答我的這三個問題并不抱什么希望。我看重的是,希望通過我的這一做法,讓這一制度能更加完善,更好地體現招生的公平、公開、公正。”王雄說。 陳中秋 陳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