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契機,以滿足國民經濟相關領域需求為導向,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自主創新,加強產需銜接,完善公共服務,注重環境友好,大力提升產業用紡織品關鍵技術研發、產品質量控制和高端產品設計應用水平,全面提高產業用紡織品綜合競爭力,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與相關領域健康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1.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產需銜接。注重市場需求研究,加強產業銜接配合,形成部門協調、企業對接、跨行業協同推進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新機制。
2.以自主創新為支撐,加快技術進步。強化自主創新,突破制約產業用紡織品的關鍵共性技術裝備,擴大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應用,實現行業發展的高質量和高效益。
3.以骨干企業為依托,促進集約發展。支持優勢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壯大骨干企業,完善產業配套,形成以骨干企業為核心,中小企業協同配套的集約化發展模式。
4.以平臺建設為抓手,完善公共服務。加強共性技術開發、標準規范制定、質量檢測以及認證平臺建設,提高產品質量保障水平和行業公共服務能力。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纖維加工總量穩步增長,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產業配套環境逐步改善,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大幅提高,使產業用紡織品成為我國紡織工業實現由大到強轉變的重要增長極。到“十二五”末的具體指標:
1.規模效益保持穩步增長。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達到1290 萬噸左右,年均增長9.5%;高性能纖維用量由目前的5萬噸提高到10 萬噸;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占紡織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由目前的20%提高到25%左右;行業總產值達到1 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5%左右。
2.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1.5%,建成具有國家級水平的企業技術中心3~5家,以骨干企業或產業集群為依托的行業公共研發、檢測服務平臺20 家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0%以上。耐高溫氣體過濾材料、病毒級醫用防護材料、土工用紡織品等生產技術水平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3.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銷售規模超過50 億元的骨干企業3~5 家,銷售規模超過100 億元的產業集群3-5 家,形成東中西部優勢互補的產業格局。
4.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顯著進步。主要產業用紡織品單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1%,回收用纖維占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的比例由目前的10%提高到20%,水刺非織造布工藝用水回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95%以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