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產業發展與布局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信息化與工
業化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和品牌,建設全球
重要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和先進制造業基地。
(一)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
面向生產的服務業。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依托區域綜合
交通運輸網絡,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體系,加快金融產品、服務、管理和組織機構創
新,促進金融業發展。扶持和培育工業設計、節能服務、戰略咨詢、
成果轉化等技術創新型服務企業,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規范發展法
律咨詢、會計審計、工程咨詢、認證認可、信用評估、廣告會展等商
務服務業。整合建立區域內綜合性的軟件和信息服務公共技術平臺,
15
培育創新型特色化的軟件服務和信息服務企業,積極發展增值電信業
務、軟件服務、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和互聯網產業,大力發展服務外
包產業。
面向民生的服務業。立足歷史人文、山水風情、江南風貌、江海
風光、現代都市等特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進一步拓展市場、
整合資源,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加快發展廣播影視、新
聞出版、郵政、電信、商貿、文化、體育和休閑娛樂等服務業。運用
信息技術和現代經營方式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業,加快現代商貿業發
展。積極扶持文化科技、音樂制作、藝術創作、動漫游戲等文化創意
產業發展。
上海重點發展金融、航運等服務業,成為服務全國、面向國際的
現代服務業中心。南京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等服務業,
成為長三角地區北翼的現代服務業中心。杭州重點發展文化創意、旅
游休閑、電子商務等服務業,成為長三角地區南翼的現代服務業中心。
蘇州重點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商務會展、旅游休閑等服務業,
無錫重點發展創意設計、服務外包等服務業,寧波重點發展現代物流、
商務會展等服務業。蘇北和浙西南地區主要城市在改造提升傳統服務
業的基礎上,加快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二)做強做優先進制造業。
電子信息產業。按照立足優勢、加快研發、強化協作、促進集群
的原則,加快建設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發揮區域在電子信息研
發、設計、制造及服務方面的綜合優勢,加快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
心技術研發,促進集成電路、軟件、新型平板顯示器件、激光顯示關
鍵材料與器件、新型電子元器件、電子專用設備儀器制造等產業發展。
加強區域產業協作配套能力和分工體系建設,努力打造自主品牌。以
16
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或產業園為依托,打造通信、計算機及網絡、
數字音視頻等產業集群。
以上海、南京、杭州為中心,沿滬寧、滬杭甬線集中布局。沿滬
寧線重點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信、軟件、計算機、微電子、光
電子類產品制造,形成以上海、南京、蘇州、無錫為主的研發設計與
生產中心,以常州、鎮江等為主要生產基地的電子信息產業帶;沿滬
杭甬線以上海、杭州、寧波為研發設計與生產中心,整合嘉興、湖州、
紹興、臺州等地的相關產業,構建國內重要的軟件、通信、微電子、
新型電子元器件、家電產業生產基地。揚州、泰州、南通、溫州、金
華、衢州等在鞏固發展電子材料、電子元器件產業的基礎上,以產業
協作配套為重點,開拓計算機網絡和外部設備等新產品領域,加快信
息產業發展。
裝備制造業。按照提升水平、重點突破、整合資源、加強配套的
原則,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的裝備制造業基地。發揮大型機械、成
套設備及汽車、船舶研發制造等方面的優勢,鞏固提升裝備制造業水
平,力爭在大型電力設備、交通設備、數控機床以及大型加工設備等
關鍵技術和規模生產上取得突破。依托重大工程建設,積極引導企業
整合相關資源,組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采取產業鏈接、
技術外溢和資本擴張等形式,進一步加強區內外產業配套協作。
以上海為龍頭,沿滬寧、滬杭甬線及沿江、沿灣和沿海集聚發展。
以上海、南京、杭州為先導,蘇州、無錫、寧波、徐州、臺州等為骨
干,提升機械裝備制造業水平和核心競爭力。上海、南京、杭州、寧
波、臺州和鹽城積極發展轎車產業,形成區域性轎車研發生產基地。
以蘇州、常州、揚州和金華為重點,加快形成國內重要的客車生產基
地。鼓勵開展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以上海、南京、常州為重點,
17
加快形成軌道交通產業基地。圍繞汽車整車制造,鼓勵沿海、沿江等
地區發展汽車零部件生產,形成汽車零部件產業帶。以上海、南通、
舟山等為重點,建設大型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基地。結合上海地區
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和黃浦江內部船廠搬遷,重點建設長興島造船基
地。
鋼鐵產業。按照提高產業集中度、提升國際競爭力、構建循環經
濟產業鏈的原則,推動鋼鐵產業集約式發展。依托區域現有大型鋼鐵
企業,通過跨地區、跨行業的兼并重組和戰略聯盟,促進企業集團化
發展。實施產品差異化戰略,調整產品結構,增強高端產品的國際競
爭力。大力發展和運用節能、節水、環保等技術,積極推廣新一代可
循環鋼鐵流程工藝技術,構建鋼鐵循環經濟產業鏈。
依托上海、江蘇的大型鋼鐵企業,積極發展精品鋼材。推進鋼鐵
產業結構調整,充分利用海港的有利條件,在不增加現有產能的前提
下,結合大型鋼鐵企業搬遷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在連云港等沿海具
備條件的地方建設新型鋼鐵基地。
石化產業。按照立足優勢、突破創新、促進集聚、清潔生產的原
則,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石化產業基地。充分利用區域石化產
業發展基礎及沿江臨海的區位優勢,進一步優化發展石化產業。大力
開發核心技術和專有技術,調整產品結構,重點發展精細化工及有機
化學新材料。加快現有化工園區整合,推動產業集聚升級。
在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依托現有大型石化企業
加快建設具有國際水平的上海化工區、南京化學工業園區和寧波—舟
山化工區,發揮沿海地區深水岸線和管道運輸優勢建設利用境外資源
合作加工的大型石化基地,進一步壯大煉油、乙烯生產規模,建設大
型基礎石化產業密集區。發揮泰州、鹽城、寧波、嘉興、溫州等濱海
18
或臨江區位優勢,集中布局,優化發展精細化工。充分利用淮安巖鹽
和鹽城礦鹽資源,發展鹽化工。
(三)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生物醫藥產業。充分利用區域醫藥生產門類齊全的優勢,以生物
基因工程和現代中藥為重點,打造集研發、生產、銷售及信息服務為
一體的產業鏈,形成自主創新能力較強、具備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生物
醫藥產業密集區。
建成上海生物及新型醫藥研發與生產中心,加快建設上海、泰州、
杭州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進一步做強無錫“太湖藥谷”等品牌,建設南
京、蘇州、連云港、杭州、湖州、金華等中醫藥、化學原料藥和生物
醫藥研發生產基地,加快以上海臨港新城、鹽城、寧波、舟山等為重
點的海洋生物產業發展。
新材料產業。依托區域內雄厚的科研實力及產業基礎,與電子信
息、冶金、汽車、建筑、化工等產業配套銜接,大力發展信息新材料、
金屬和非金屬新材料、纖維新材料、納米材料、半導體照明用材料、
新型建筑材料以及特種工程材料等產業。
以上海為核心,沿江、沿灣為重點區域,發展各類新材料產業。
加快建設上海、蘇州、杭州、寧波新材料研發中心和寧波、連云港國
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無錫、常州、鎮江、泰州、南通、徐州、
湖州、嘉興、紹興、臺州、金華、衢州等城市積極建設新材料研發轉
化生產基地。
新能源產業。充分利用技術優勢和發展基礎,加大新能源技術研
發和生產投入,鼓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開發利用風能、太
陽能、地熱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燃氣蒸汽聯合
循環發電等。在滬寧、滬杭甬等沿線大城市,加快新能源技術研發基
19
地建設。在南通、鹽城、舟山、臺州、溫州等沿海地區以及杭州灣地
區,大力發展風能發電。鼓勵發展以風電、核電和光伏為主的新能源
裝備制造,提高零部件研發設計和生產加工能力。優化發展太陽能光
伏電池及原材料制造業。
民用航空航天產業。充分依托上海民用航空航天產業研發、制造
和綜合集成能力較強的優勢,利用已有的支線飛機和大型客機的研制
基礎和國際合作經驗,積極推動民用飛機制造業、航空運輸業和航空
服務業協同發展。全面推進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衛
星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遙感和相關設備制造業與服務業,加快航天
技術向新材料與新能源、節能技術、信息技術、特種制造、特種裝備
等領域延伸拓展。
(四)鞏固提升傳統產業。
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發揮
國有農場的示范作用,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
代農業,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加強糧食生產能
力建設。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土地集約
利用水平,支持創建名優品牌,發展循環農業。充分發揮沿海地區灘
涂資源豐富和山區生態優勢,建立現代農業示范區。依托沿江靠海的
優勢,發展現代漁業。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大力發展無公害、
綠色、有機農產品,推進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建設優勢農產品產業帶
和規模化養殖基地,積極引導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大力支持農業產業
化經營和標準化生產,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鼓勵擴大農
產品出口,進一步做大做強外向型農業。積極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組織,
健全農業經營和流通服務體系。
紡織服裝業。以提升檔次、打造品牌為重點,建成集研發、制造、
20
展銷、貿易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國際紡織及服裝設計制造中心。上海重
點發展服裝設計和貿易,蘇州、無錫、南通、常州、杭州、寧波、湖
州、溫州重點發展服裝及面料生產、研發、展銷等,鼓勵揚州、泰州、
鹽城、湖州、嘉興、紹興、金華等地發展現代紡織業,積極提升產業
層次和產品檔次,促進傳統紡織業向周邊地區轉移。
旅游產業。加強旅游合作,聯手推動形成“一核五城七帶”的旅游
業發展空間格局。以上海為核心,發展上海都市旅游,打造長三角地
區旅游集散樞紐。以南京、蘇州、無錫、杭州、寧波五城市為節點,
培育和開發都市工業旅游、農業旅游、休閑旅游、文化旅游、會展旅
游、水上旅游等新型品牌。積極開發以連云港—鹽城—南通—上海—
嘉興—寧波—舟山—臺州—溫州為主的濱海海韻漁情旅游帶,以蘇州
—無錫—常州—湖州為主的環太湖水鄉風情旅游帶,以上海—嘉興—
杭州—紹興—寧波為主的杭州灣歷史文化旅游帶,以南京—鎮江—揚
州—泰州—南通—上海為主的長江風光旅游帶,以杭州—嘉興—蘇州
—無錫—常州—鎮江—揚州—淮安—宿遷—徐州為主的古運河風情
文化旅游帶,以杭州—千島湖—黃山為主的名山名水旅游帶,以溫州
—麗水—金華—衢州為主的山水休閑旅游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