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II—A“穿越號”盾構機順利到達黃河南岸工作豎井。
核心提示
12月22日10時28分,河南滎陽,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穿越號”盾構機到達黃河南岸工作豎井,中線穿黃首條隧洞順利貫通。
黃河水下最深40米處,如何挖掘4250米長、單洞直徑7米的隧洞?如何防范漏水和坍塌?本報記者一一為您解答。
年均調水95億立方米,向黃河以北供水,還可相機向黃河補水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II—A“穿越號”盾構機順利到達黃河南岸工作豎井。
國務院南水北調辦主任張基堯介紹,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是當前國內最宏大的穿越大江大河的工程。其任務是將中線調水從黃河南岸輸送到黃河北岸,向黃河以北地區供水,同時在水量豐沛時可向黃河相機補水。
據介紹,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設計流量為265立方米/秒,加大流量為320立方米/秒,到2014年完成后,年均可調水95億立方米。
2005年9月,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正式啟動。根據2004年6月份的價格水平,中線穿黃工程總投資為31.37億元。
直徑9米的盾構機,原理類似電動剃須刀,每日掘進10多米
中線調水通過黃河,是凌空飛架渡槽,還是開鑿河底隧洞?兩個方案之間,曾經存在爭論。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局長石春先介紹,隧洞與渡槽兩個方案在技術上各有利弊。相比之下,隧洞方案可免受溫度、冰凍、大風等不利因素影響,耐久性好,檢修維護相對簡單。經過長時間論證,隧洞方案最終入選。
在黃河河床底部40米深處怎么挖隧洞?
南水北調中線河南直管建管部總工王江濤說,穿黃工程盾構機及刀具,都是根據穿黃施工條件量身定做的。中線穿黃工程選用的泥水加壓平衡盾構機,直徑達9米,總重量達1100噸。盾構機前面有一個刀盤,刀盤上有140多把刀片,刀盤旋轉,把大塊土體切成小碎塊,其工作原理類似電動剃須刀。
“黃河河底挖隧洞,最擔心的是在掘進過程中遇到古樹、孤石。”王江濤說,技術人員在盾構機上設置超聲波探測儀,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當遇到古樹、孤石時,盾構機上設置的破碎設備便會發揮作用,將木頭、石塊破碎成小于16厘米的渣塊,順泥漿管排出。
據介紹,盾構機推進系統有14組千斤頂,總推力6034噸,千斤頂頂在已拼好的管片側壁,牽引整臺盾構機以每天10多米的速度向前推進。
工程抗7度地震,防漏措施滴水不進,防洪標準按300年一遇設計
在水下掘進隧道,如何防止滲水或坍塌呢?
中線建管局副局長鄭征宇說,盾構機每前進1.6米,就要停下來“喘口氣”。施工人員要馬上給挖出的隧洞安裝鋼筋混凝土管片,7片弧形的管片緊貼隧洞一圈,正好是一個大圓。
管片完全由鋼筋混凝土澆筑,厚度達40厘米,完全可以支撐整個隧洞的壓力,不會發生坍塌。
在防漏方面,隧洞也有相應的保護措施。首先是外部的管片,兩個管片通過插槽連接在一起,除了管片用防水材料制成外,邊緣地方還有橡膠條。這種橡膠條遇水就會膨脹,把管片連接得無一點縫隙,外部的水、泥沙根本進不來。
除了外部管片,中間還有一層鋼絲網,鋼絲網上面有保護膜,起到第二層防護作用。隧洞的內襯則是第三層保護層。
王江濤說,根據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的地震危險性分析,穿黃隧洞場區地形復雜,地震設計基本烈度為7度,即整個設計和施工應能夠承受住7度地震的考驗。
穿黃工程過河主體建筑物按黃河300年一遇洪水設計,按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北岸河灘明渠及新、老蟒河交叉建筑物,按100年一遇洪水設計,按300年一遇洪水校核。
3—5年大修一次,檢修時放空隧洞的水,維修車輛直驅入洞
河底隧洞建成通水后,隧洞在地下,如何檢修呢?黃河南岸豎井800米傾斜隧洞,就是為此而特別設計建造的。
3450米的直隧洞,只允許有千分之一的傾斜度,而最后的800米傾斜隧洞,傾斜度達到4.91%。在黃河南岸豎井的地下32米處,盾構機工作面開始向上傾斜,直到隧洞打通。
隧洞建成后,每年有15—30天檢修期,每3—5年將安排一次大修,每半年左右放空隧洞的水檢查一次。雙洞隧道內直徑為7米,外直徑為8.7米,檢修時,維修車輛可直驅入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