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林業局提供的材料中獲悉,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將防沙治沙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相繼實施了京津風沙源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工程,極大地促進了防沙治沙工作。
在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中,工程區五?。▍^、市)目前已累計完成林業建設任務8266.92萬畝,占計劃下達任務的94%。據北京師范大學對京津工程的評估報告顯示:與2001年相比,京津工程區植被蓋度提高了10.5~20.4%;土壤風蝕、水蝕明顯減輕,五年凈減少1.96億噸;地表向大氣釋塵量明顯減少,凈減少495萬噸;植被凈第一性生產力(NPP)增加1863.4萬噸,增加了10.1%;植被固碳效果逐年增加,增加了1068.3萬噸,提高了10.1%。
2008年2月,國務院批復了《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規劃大綱(2006-2015年)》,啟動了100個試點縣的試點工程。2008年林業建設任務9.92萬公頃,已全面完成,2009年下達林業建設任務16.87萬公頃,正在實施過程中?!笆濉币詠?,貴州省全省森林覆蓋率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特別是畢節地區自啟動生態建設試驗區以來,森林面積增長了845萬畝,林木蓄積量增長了55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增長了20.98個百分點,土壤侵蝕模數每年每平方公里減少了2077噸,實現了“三增一減”。同時,在努力改善沙區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發展地方經濟。一些地區通過興林富民,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廣西田陽縣在石漠化地區發展竹子14萬畝,農民年銷售竹子1萬噸,總收入350萬元;通過大力發展竹子加工業,編制竹簍200多萬只,產值1000多萬元。該縣一些村通過在石漠化土地上發展竹子種植,農民人年均增收超過1000元。
在長期防沙治沙實踐中,總結形成了100多項先進適用技術,創造了“生物經濟圈”、“小網格、窄林帶”、“兩行一帶”等生態經濟兼用型的綜合治理模式,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害設防,最大限度地防治土地沙化。經過多年實踐,投身治沙,植樹護綠、防沙治沙的生態文明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在防沙治沙實踐中,涌現出了石光銀、王有德和牛玉琴、王果香等一大批治沙英雄和先進個人,他們身上所體現的“知難而進,頑強抗爭,沙害不除,戰斗不止,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精神,成為推動防沙治沙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是防沙治沙的精神財富,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中國發展門戶網 魏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