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在堅定信心中不斷前進
——寫在中國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實施一周年之際
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新華社評論員一年前,國際金融危機來勢洶洶,中國經濟增速驟然下滑,進入新世紀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一年后,中國經濟呈現回升向好的明顯趨勢,前3個季度增長達到7.7%,全年“保八”已無懸念。
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全局,審時度勢,及時果斷決策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團結奮斗的結果!一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及時、正確、有力、有效,使中國經濟不僅立狂瀾而不倒,而且進一步前進在科學發展軌道,愈加生機勃勃。
強力啟動4萬億元資金、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面對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黨中央、國務院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及時出臺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動作快、出拳重、措施準。這是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應急之舉,更是推動中國經濟實現科學發展的長遠之策。
作為一攬子計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標,一年來中國有力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趨勢,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在保增長中,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被作為基本立足點,在一系列強力啟動內需的政策措施刺激下,今年前3個季度,面對出口同比降幅超過20%的不利情況,33.4%的投資高位增長和15.1%的消費穩健增長共同拉起了中國經濟昂揚向上的龍頭。“家電下鄉”開啟了巨大的農村市場、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帶動汽車消費不斷增長……
危機帶來了巨大壓力,也提供了機遇。應對挑戰中,中國政府既立足眼前,又著眼長遠,將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作為一攬子計劃的重點,更加注重調整經濟結構,更加注重深化改革開放,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推進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支持高新技術研發,加大自主創新,協調區域發展等綜合措施相繼推出;成品油稅費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等一批多年想改而未改的重點改革相繼啟動,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大增強了經濟發展的活力與后勁。
越是困難時期,越是重視民生。這是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一攬子計劃的最終目的。從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到逐步實現億萬農民“老有所養”基本保障,從加大支農力度到改善中小學教師待遇……在一攬子計劃中,民生工程位列擴大內需各項建設之首,公共資源配置重點向民生領域傾斜。僅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就達到7284.6億元,比2008年增長29.4%。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去年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22%,已超越美國居世界第一。如今,中國經濟實現企穩回升,又為世界經濟帶來了信心和希望,為推動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發揮了建設性作用。鑒于中國一攬子計劃取得的顯著效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斷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據測算,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望達到50%。
形勢好轉,尤須兢慎。在一攬子計劃取得明顯成效,經濟實現企穩回升的時候,我們仍需保持清醒認識。從外部環境看,雖然一些發達國家經濟開始復蘇,但基礎不穩固、動力不足,全球經濟復蘇將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從國內發展看,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定、不鞏固、不平衡,一些深層次矛盾特別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外需萎縮的局面及影響還在持續;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節能減排任務仍然艱巨;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信貸結構不合理,流動性管理難度增加等問題依然突出。
形勢逼人,時不我待。經濟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尤須科學、準確地判斷形勢,全面落實和充實完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把應對各種挑戰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實。尤其要把正確處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更加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努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