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內需熱了——國內市場帶來動力
在上海港外高橋二期碼頭的泊位上,八座橋吊正在把一箱箱集裝箱吊裝上中國遠洋集團的貨輪。3日下午,搭載幾千箱貨物的這艘巨輪駛離碼頭,遠渡重洋趕赴南美……
“我們外貿貨物吞吐量前三季度降幅趨緩,而內貿貨物吞吐量增長了接近10%。過去我們百分之七八十靠外貿拉動,現在要在穩定外貿貨運的同時,更多關注國內市場。”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戌源在集團總部27樓辦公室里告訴記者。窗外黃浦江東流,東方明珠聳立,環球金融中心刷新了這座城市新的高度。國際金融危機使得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的出口下滑兩成,而靠著擴大內需的政策發力,中國經濟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增速明顯回升,前三季度7.7%的增速已經使全年“保八”無懸念。
重大基礎設施投資無疑發揮著拉動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記者調研發現,雖然天氣逐漸轉冷,但大工程、大項目的施工熱度絲毫不減。
10月30日晚,甘肅蘭州城大幅降溫,但在蘭州東郊的蘭渝鐵路建設工地仍然燈火通明,施工人員正在緊張架梁。這條鐵路今年計劃完成投資125億元。中鐵二十一局集團工作人員張蘭忠說,自施工以來他們就加班加點,沒有一天休息。
一攬子計劃并非局限于擴大投資。醫改、保障性住房建設、畢業生見習計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一系列改善民生舉措,在不斷擴大經濟發展的最終需求。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朱湘君說,中國汽車市場需求在刺激政策的催化下,已躍上新臺階,特別是轎車市場已轉為“全面增長”。國產汽車需求在2010年仍將保持10%以上增長。
義烏小商品市場里人流攢動,外商絡繹不絕。浙江省義烏市副市長季金甫微笑著說:“投資拉動消費,帶來商品需求,配套、材料都上來了,就業、人流、物流都上來了,我們的生產、銷售、服務也都上來了。”
內需發力,拉動各地經濟昂首上行。東部沿海地區受嚴重沖擊的沿海省份恢復態勢明顯:浙江經濟增速從今年一季度的3.4%回升到前三季度的7.7%,上海從3.1%回升至7.1%……而許多中西部地區的前三季度經濟增速達到甚至超過了兩位數。全國工業39個大類中,前三季度所有行業都恢復了增長。
調結構活了——提升發展核心競爭力
湖北黃石市新興管業公司車間里,生產緊張忙碌,公司全年銷售有望達到20億元。這個去年7月份掛牌沒多久就遭遇國際金融危機強烈沖擊的公司,如今生產大發展、利潤滾滾來。
公司掛牌之初,擺在總經理梅開新面前的殘酷事實是連月虧損。董事長電話里“怎么一來就虧損”的話,讓他倍感壓力。停產?還是繼續生產?這個抉擇一度苦苦折磨著他。經過仔細觀察,梅開新找到了“控制成本、加強技改”的企業挖潛方向,毅然選擇了繼續生產:投入1.4億元搞技改,成本降低10%以上,產量提高10%以上——公司實現了止虧為盈。
面對危機,政府出手提振信心固然重要,但企業自身調整和努力,才是走出危機動力源泉。調研小分隊在各地了解到,一年來,許多企業在危機中認真思考未來發展方向,積極開動腦筋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管理水平,拓展銷售渠道。
“生意難做,人就思變。怎么變?外部環境改變不了,就改變企業自身的產品和營銷。真正依靠市場主體的努力,渡過這場危機。”浙江義烏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波成這樣解釋義烏小商品市場依舊紅火的“秘訣”。
在全國最大的齒輪零件生產企業浙江雙環傳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汽車齒輪車間,一人多高、價值1100多萬元的德國磨齒機獨立一角。只見之前粗加工出來的齒輪與切削砂輪同時高速旋轉,在噴射出的切削油潤滑下,兩三分鐘安靜平穩的磨削,就能使齒輪的精度上升兩個等級,附加值增加20%。
“刺激政策替代不了企業內生的發展動力,危機中的生存壓力會逼迫企業想辦法。要想做百年企業,就必須把發展重點轉向提升核心競爭力上。”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說。
傳統產能過剩行業,正努力化壓力為動力進行轉型。在普碳鋼銷售普遍面臨壓力的局面下,寶鋼把受國家電網大投資支撐的電工鋼(鋼材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品種之一)作為未來最大利潤增長點之一,今年計劃生產電工鋼8萬噸到9萬噸。
在一攬子計劃中,國家已先后出臺了11個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從鋼鐵、紡織產業,到物流、文化產業,力促結構調整,支持新興產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