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版圖上出現的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兩大陣營,多年來一直按照各自的市場定位,進行“錯位”競爭,然而到了近期卻已經發生逆轉;合資汽車企業開始大講自主創新,草根出身的自主汽車企業則出現一股謀求合資的熱潮。
過去20多年中,合資與自主汽車品牌一直處于隔離狀態,特別是轎車產業,一向視合資為主流,而主流企業搞自主品牌幾乎流于空喊口號,走了30年“以市場換技術”之路,并沒有用國內市場換來一個像樣的自主品牌。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汽車業的自主陣營和合資陣營卻出現戲劇性的錯位逆轉。自廣州本田宣布推出自主品牌的時間表以后,國內許多汽車合資公司都以高姿態迎合“自主”這個概念。似乎在表明,“自主”與“合資”并不矛盾,都不過是市場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汽車業的“自主”多元化正是市場化的勝利。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也開始涌現一股“合資潮”,奇瑞、哈飛和吉利等紛紛打開合資之門。事實也是,既然合資企業能叩開“自主”大門,自主品牌企業又為何不能放言“合資”呢?自主品牌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尋求生存和發展壯大,很有必要借鑒和采用各種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模式或方法,當然不排除與外方進行合資合作。中國汽車業出現的自主陣營和合資陣營的錯位逆轉,正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結果。
另外一個“錯位”逆轉現象,則表現在市場的分割上。過去,合資車企與自主企業似乎有一種劃地而治的默契:前者重兵布防各大中心城市,而后者的勢力范圍則為中心城市外的二三級市場。雙方井水不犯河水,倒也“和平”相處了許多年。然而,這種“和平”也終于被打破了,近幾年在汽車銷售通路上已出現這樣一幕———合資車企忙“下鄉”,自主品牌擠“進城”。
目前,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長安福特等主流合資企業,正在加速“落子”二三級市場的步伐。在業界,一般將“三大經濟圈”內的小城市及周邊輻射地區和大城市郊區、周邊縣市歸為二級市場,而中小城鎮及廣大鄉村被歸為三級市場。如果說,前幾年高成長性的二三級市場還只被視為汽車業的一只潛力股,那么從現在開始乃至到未來若干年,正在“蛻變”成一只真正的藍籌股,為越來越多的汽車業投資者所認同。
過去二三級城市一向是自主品牌所倚重的銷售大本營,現在當合資品牌出現“下鄉潮”時,自主品牌自然會受到極大沖擊。于是,比亞迪、華晨、奇瑞等自主品牌也奮力布局中心城市,開始“農村包圍城市”的絕地反擊———進軍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中心城市,直搗合資品牌的“老巢”。于是,描畫出活生生的一幅新版“圍城”圖:“城里的人要沖出去,城外的人要躋進來”。“下鄉潮”與“進城潮”的交叉興起,正表明中國汽車業為沖刺1000萬輛目標開始新一輪的出擊。
第三種“錯位”逆轉,則表現在產品的選擇上。以往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角逐時,一直避免正面開戰而堅持打“游擊戰” ———主要在合資品牌暫時不感興趣、售價低于8萬元的AO和AOO級車上做文章。如今,一向重在“中高端導入”的合資品牌也開始啟動低端市場。如今年年初,一汽豐田推出新威馳,其產品首次進入10萬元以內;3月底上海通用推出排量為1.2升的樂騁,售價僅為6.99萬元;今年年中,廣州豐田也已推出售價低于新威馳的雅力士。而此前,大眾已推出低端車型Model1,雨燕、森雅、馬自達2等車型也已在市場上和自主品牌車型近身肉搏。低端車市場由自主品牌唱主角的局面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其曾經的優勢市場正在被蠶食。
于是,自主品牌企業不得不調整策略,如吉利、奇瑞、比亞迪等一批自主品牌車企也開始向上攀爬,到中高端領域去尋找機會。從今年4月北京車展上,能明顯感覺到這一變化———奇瑞26款參展車型中有12款首發新車,其中不乏中高端車型;吉利更是攜23款新車同臺亮相,涵蓋轎車、SUV、出租車、跑車以及方程式賽車;華晨也放出“要做精品”的豪言。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汽車企業戰略轉型,提升品位、打造精品將成為今年自主品牌眾多企業的主旋律。
一股力量向上分享中高端,另一股力量往下分食低端,兩股力量在各細分市場上下接火,可能將引發車市新一輪品牌大戰。也許,這便是今年車市的最大看點。(李永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