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聲和歡呼留在艙外
王躍在乘務組中擔任載荷專家
12時,進艙儀式正式開始。俄聯邦航天署公布了乘務組名單,除了中國志愿者、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宇航員教員王躍外,其余5名志愿者分別是俄羅斯的阿列克謝西喬夫(指令長)、蘇赫羅布科莫洛夫、亞歷山大斯莫列耶夫斯基、法國的羅曼查爾斯、意大利的迭戈烏爾比納。王躍在乘務組中任載荷專家。
現場有記者問王躍:520天試驗非常艱苦枯燥,你會不會堅持不下來?王躍說,“我和此前參加105天試驗的志愿者交流過,盡管知道困難和挑戰很多,但我相信可以完成試驗。”
中國航天員中心副主任白延強表示,“無垠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深空探索是人類共同的追求。我們也愿與世界各國同行一起,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而繼續努力。”
短暫的合影和休息后,6名志愿者回到實驗艙前整裝待發。記者們手中的相機閃光燈照亮了整個大廳。中國航天員中心的科研人員和王躍抱了又抱,反復囑托叮嚀,“全世界的目光看著你們,好好表現!”
指令長西喬夫的妻子來到現場,兩人深情吻別,妻子哭了。在場的人以俄羅斯傳統的方式高喊“烏拉!”
邁進艙門的那一刻,王躍突然回頭——“再見,祖國!”
隨著工作人員將密封艙的最后一道艙門封上,王躍和他的5名同伴進入試驗艙,將掌聲、歡呼聲、相機快門聲留在艙外。
他們將用250天時間模擬飛往“火星”,30天時間駐留“火星”,240天返回地球。如果試驗順利,他們將于2011年11月出艙。
挑戰人類耐受極限
用圖書、日記本、相聲、電影對抗寂寞
進艙前一天晚上,中方試驗隊在莫斯科中餐館為王躍送行。來自哈爾濱的餐館老板特意為王躍包了兩盤豬肉大蔥餡的餃子,王躍全部吃完。中方項目總設計師李瑩輝以水代酒為王躍祝福。
進艙前兩天,王躍不再訓練,主要調整身心。他感覺自己精神狀態良好,也已熟練掌握了試驗項目和心理調節方法。
對于即將到來的漫長“旅程”,王躍告訴記者,對外星球的好奇與思考充滿了童年記憶,這促使他從一個醫學專業的學生,一步步成長為航天員教員。如今“夢想成真”,真的成為一名“前往火星”的“載荷專家”。
王躍攜帶了國旗、日記本等物品,以及歌曲、相聲、電影、圖書等電子資料,用于艙內的試驗和生活。
520天密閉試驗對人的生理和心理是極大的挑戰,長期密閉環境帶來的孤獨、寂寞、煩躁、抑郁等情緒將一次次沖擊人的耐受極限。
王躍還要跟來自不同文化的志愿者朝夕相處500多天,要面對生活習慣的差異、語言的交流溝通以及中西文化之間的碰撞。
李瑩輝說,“火星—500”項目本身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支持團隊,同時中國航天員中心對中國志愿者也有一個心理支持團隊,有一套專門的心理支持預案。
假如志愿者在艙內得了感冒或日常疾病,如何處理呢?李瑩輝介紹,志愿者里面也有醫生,會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一旦6名志愿者某一個人身體或心理出現變故退下來,這個試驗任務仍將繼續。
520天里,隊員們吃得非常簡單。食品一次性備足,全部運進艙內。按不同保質期,每段時期食品不一樣,包括罐頭食品和復水食品,加水加熱一下就可以食用。
盡管人們關心志愿者是否能堅持到“從火星返回地球”,但主持試驗的科學家說,無論能堅持多久,試驗沒有成敗,這個科學探索本身,就是為了了解人在這種“星際旅行”中所能承受的生理和心理極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