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believe I can fly,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這首廣為傳唱的歌曲,道出了一個人類最原始的夢想———翱翔藍天。在我國民間,有不少人正抱著這個夢想孜孜不倦地實踐著,用四處搜集來的零件組建成“飛機”,再勇敢地向著藍天發起沖擊。在他們當中,有農民,有工人,也有大學生。2007年4月8日,清華大學一名維修工人李賢鋒駕駛一架自制的小飛機試飛,起飛2分鐘后飛機墜毀,李賢鋒受傷住院。同日下午,有“中國農民第一飛”之稱的山東濰坊農民譚成年在駕駛一架簡易超輕型飛機時墜落,機毀人亡。4月12日上午,湖北美院大四學生黃立準備為自制的飛機搞個試飛活動,被湖北省民航安監部門緊急叫停。一系列的風波過后,記者采訪了風波中的當事人,想探究他們近乎癡迷的飛天之夢,以及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中國農民第一飛”譚成年]
-身份:農民,開雜貨鋪,擁有飛行駕照的超輕型飛機駕駛員
-造機:利用電焊技術特長,1995年開始動手造飛機,用木板、螺絲釘等材料負債累累造出3架小飛機
-結局:2007年4月8日,駕駛一架簡易超輕型飛機時墜落,機毀人亡
[試飛被叫停的大學生黃立]
打欠條領回“第一飛”尸體
-身份:湖北美院大四學生,工業設計專業
-造機:造飛機理念來自網站、書籍搜集的知識,組裝的飛機不足100公斤
-結局:向當地民航部門提交申請時被緊急叫停
資金不足,難保證飛行安全
說起被叫停的試飛,黃立顯得有些惋惜。“我看到譚成年和李賢鋒飛機墜毀的新聞,心里有些怕。”即便如此,黃立還是要堅持自己的飛行夢想。
黃立學的是工業設計,這給他造飛機提供不了不少幫助。“從網站、書籍,還有一些飛行愛好者那里搜集了很多知識,我對自己造的飛機很有信心。”
黃立的飛機不足100公斤,發動機買的是二手貨,其余零件則自己設計找工人制作,最后的組裝由黃立所住小區的一位電焊師傅完成。“用鉚釘和螺絲的話,會更安全些。但那樣太花時間了,所以只能選擇焊接了。”黃立說,他原本計劃在自己的飛機上安裝一個降落傘,但是由于資金不足,只能作罷。
受譚成年和李賢鋒墜機影響,在試飛之前,黃立臨時決定向當地民航部門提交了申請。“這次沒批,不過我以后還要再飛!”
在出事之前,譚成年在他的家鄉還是個小有名氣的“飛人”。自1995年開始對飛機著迷以來,譚成年一直在研究如何制造自己的飛機,為了飛上藍天,他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財力。
“他太想飛了!”譚福年提起自己的弟弟譚成年來,言語中流露更多的是對弟弟的痛心。“勸了不知道多少次,一家人成天提心吊膽的,最后還是出了事。”譚成年1995年開始自己動手造飛機,他的知識來源就是一本本航空書籍,以及在民航部門工作的二姨夫的“專業指導”。
“除了發動機,飛機上每一個零件都是他鼓搗出來的。”譚成年利用自己的電焊技術,用木板、螺絲釘等材料組裝出自己的第一架飛機。令他懊惱的是,飛機在原地試驗時,發動機剛打開,螺旋槳就單獨飛了出去。
一個偶然的機會,譚成年買來了報廢的發動機和機翼,拼裝在了自己的飛機上。“第二回試飛,還沒3分鐘就掉下來了,還好人沒啥事。”譚福年告訴記者,譚成年這些年來試飛過很多次,也不止一次從天上掉下來過。“還有一次掉進了湖里,廢了好大勁才撈上來。我們都說他這樣是不要命,可他眼睛一瞪,說‘我這還不是好好地站著!’。”
譚福年說,弟弟造的飛機上連個降落傘都沒,只要飛機出事,人是肯定從天上摔下來,但運氣卻幫助譚成年逃過數劫。“他所有的安全保障設施,就是飛行時戴的一個摩托車頭盔。”
“哪能一直有好運氣啊!”譚成年的好運停止在4月8日。第二天,譚福年幾經交涉,才打著欠條從出事地點的村民手中領回了弟弟被扣的尸體。
熱心搞飛機,也重虛名
譚成年走了,他留下的除了數張額數不小的欠條外,就是院子里3架恐怕再也沒人駕駛的飛機了。在鄉親們眼里,造飛機是件他們看不懂的新鮮事兒。眾人的不解更增添了譚成年堅持夢想的動力,他在旁人異樣的眼光和家人的一再反對中,負債累累卻仍堅持造出自己的3架小飛機。
2004年,譚成年東湊西借了3萬多元,在北京市體育局飛行培訓基地學習了兩個多月后,拿到了他夢寐以求的飛行駕駛證。“高興極了,有了這個證,他更來勁了。”2005年7月5日,譚成年駕駛著自己造的飛機在天空中翱翔,被媒體譽為“中國農民第一飛”,一時風光無限。
“名氣是有了,可是這個東西太虛了,總不能當飯吃!”譚福年說:“他搞了十多年飛機,一分錢都沒賺回來,反倒欠下不少債。”譚福年說,家人除了擔心他的安全外,也都反對他把錢投到飛機上。“他愛好這個,可有時候也太在乎虛名了。”
譚福年說,當譚成年漸漸被媒體淡忘后,“摔怕了”的譚成年也逐漸減少了自己的飛行。“前些日子別人來找他,想雇他開飛機去航拍,他想想有錢賺,就答應了。”譚成年沒有想到,這竟成為他此生最后一次飛行。
[專家解析]
飛天夢,狂熱背后的危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器制造工程系教授席平告訴記者,飛機制造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和知識儲備來指導。
席平說,飛機機翼的制作和選材是非常嚴格的。“機翼上的每一個小零件都要準確記錄是哪一年、哪一天、在哪家工廠甚至哪個爐里出產的,之所以這么嚴格,就是為了保證飛行的安全性。民間自制飛機的成本太低,飛行安全無從談起。”
就算具備了理論知識,也能夠保證飛機材質的優良,仍需要反復進行飛行實驗才能保證安全。“有飛行夢想是件好事,但一定要量力而行,畢竟這關乎自己的生命。”
[國家民航總局]
民間自制飛機,“離地”就得申批
“不管造出來的算不算‘飛機’,只要‘離地’就要申請,否則就是違法。”日前,國家民航總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副主任王照明告訴記者,現在民間自制的飛機,大多數試飛都是違法的。
“我們對這種精神是支持和鼓勵的,但必須在政府的引導下進行。”王照明說,如何去引導民間自制飛機,在實施上面臨很多難題。他解釋說,我國法律規定的適航標準,是從超輕型飛機開始的。“對運輸機、客運機等都有一套完整的適航標準,再小到超輕型飛機也有,可是很多民間自制飛機連超輕型飛機都算不上,這塊的適航標準是空白的,沒標準也就沒法去監管。”
王照明說,民航總局關注的是公眾航空安全,很難再分出精力加大民間自制飛機的監管。“不是我們不想管,畢竟民間的東西自發性和不可預見性太大。像譚成年,他不出事的話我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從事相同的事情,我們很難統計。” (作者:張源、趙穎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