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大力提升安全發展水平。安全是發展之基。要把防風險擺在突出位置,加強各類風險預警研判和隱患排查治理,提高防范化解和應對處置能力,牢牢守住安全發展的底線。一是加強金融、房地產風險防控。落實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長效機制,合理增加住宅用地供應,有效引導市場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大對金融風險的監測防范力度,完成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二是強化安全生產監管。堅持標本兼治、源頭防范、系統治理,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決防范重特大事故。建立健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全面完成風險點、危險源排查評估,進一步完善公共安全白皮書。實行企業安全生產不良記錄“黑名單”制度。深化危險化學品、油氣管道、建筑施工、道路運輸等專項整治,改造250公里老舊燃氣管道,推動物業小區老化電線更換。推進部九窩、水徑余泥渣土受納場等重點安全隱患整治,加快二線“插花地”拆除重建,加大危險房屋排查處置。提高應急裝備水平,推動應急管理由救災響應型向防災準備型轉變。加強消防安全等宣傳,增強全社會安全意識。三是推進“平安深圳”建設。加快建立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嚴厲打擊網絡電信詐騙、“兩搶一盜”和惡性刑事犯罪等,加強社會矛盾排查化解,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八)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要時刻把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冷暖安危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從市民需求出發,從解決突出問題入手,多為市民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努力讓市民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全年安排九大類民生支出2700億元以上,完成12項重大民生工程投資300億元,辦好119件年度民生實事和一大批民生“微實事”。一是擴大基礎教育學位供給。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30所,建成人大附中深圳學校、第八高級中學等學校,新增普惠性幼兒園100所,增加幼兒園學位2萬個、公辦中小學學位4.7萬個。推進有條件的中小學提供在校午托服務。二是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組建基層醫療集團,構建區域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推動社區、商務區等增設便民醫務室,在300家社康中心設立專科醫生工作室,增加慢性病常用藥物等配置。全面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新增簽約人數30萬名。三是增加優質醫療服務供給。著力打造國際化醫療中心,深入實施“三名工程”,引進高水平醫學團隊50個,新建名醫診療中心3家以上。推進59個醫院新改擴建工程,建成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一期、深圳大學附屬醫院、孫逸仙心血管醫院新院區,開工建設市第二兒童醫院、新華醫院,新增病床2000張、執業醫師2000名。推動精準醫院、健康科學院和質子治療中心建設,新增無創產前和宮頸癌基因檢測兩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四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新開工及籌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8萬套、供應4.5萬套,同步推進教育、醫療、交通、養老等配套設施建設,完善分配、定價、封閉流轉、退出等管理制度。五是著力治理交通擁堵。實施一批交通專項整治計劃,加快高新區、梅林關、布吉關、鹽田港后方陸域等重點區域交通擁堵整治,推進綜合立體停車場和立體機械停車庫建設,打通51條斷頭路。加強地鐵、公交、慢行交通的接駁,增開30條社區微巴線路,促進共享單車健康發展,著力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六是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堅持嚴字當頭,深入實施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加快提高安全標準、檢測能力、抽檢頻次,健全食品安全全程追溯體系,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行為,切實強化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實現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抽檢覆蓋率提高至每千人9批次,努力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完善藥品監管機制,保障市民用藥安全。七是改善老舊小區和城中村環境。采取市區聯動、政社企共擔等方式,推進電梯加裝和更新維護,整治臟亂差問題,優化路面、綠化等環境,增設若干便民文體設施。八是優化公共場所免費WLAN服務。統籌推進各區和地鐵、公交等公共場所免費WLAN統一認證接入,加快實現一次登錄認證、全市通用,改善市民接入體驗。九是推進文體惠民。全面實施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著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加快推進新科技館、美術館新館等項目,探索建立當代藝術品交易中心,舉辦“一帶一路”國際音樂季、科技影視節、深圳讀書月等文體活動,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優惠向市民開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爭創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十是推動高等教育開放發展。支持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加快建設高水平大學,開工建設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完成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期工程,爭取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深圳墨爾本生命健康工程學院等特色學院獲批籌設,推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一批名校深圳校區加快落地。借鑒德國、瑞士等國家先進經驗,探索“雙元制”職業教育新模式,加大職業培訓力度,推進深圳技術大學、中德先進制造技師學院等規劃建設。十一是積極發展養老等社會事業。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新增就業8萬人。建立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機制。擴大優質養老服務供給,新增養老床位1000張以上。開展扶貧濟困日、公益慈善月等活動,引導民間慈善和互聯網募捐健康發展。加強社會治理和基層基礎建設,推動物業管理條例修訂,完成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推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辦好2017國際社會工作亞太區域聯合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