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著力打造綠色發展示范市,建設更加宜居的綠色家園。碧水藍天是廣大市民的共同期待,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我們要始終堅持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持續加大環保投入,狠抓突出環境問題整改,不斷鞏固提升環境質量,努力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生態環境供給。一是扎實開展治水提質行動。堅持流域治理和流域開發相結合,進一步健全“河長制”,加強茅洲河、坪山河、龍崗河、觀瀾河、深圳灣等治理,完成茅洲河界河段綜合整治,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實施污水處理廠提質工程,建成沙井水質凈化廠二期,提標改造8座水質凈化廠,開工松崗二期、洪湖、布吉水質凈化廠,新增污水管網1500公里,創建排水達標小區1000個,整治河道119公里,治理59個內澇點。推進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東部灣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二是高標準打造一流環保基礎設施。瞄準世界最先進水平,采用最領先技術,加快建設東部環保電廠、老虎坑三期、媽灣能源生態園,推進現有環保設施提標升級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成114座垃圾轉運站改造,推動污泥減容減量。三是持續提升大氣等環境質量。加快實施清潔柴油車計劃,實現公交大巴全部純電動化,新推廣新能源汽車2萬輛,新建充電樁2.5萬個。推進綠色港口建設,新建成覆蓋9個泊位的岸電設施。推廣裝配式建筑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強建筑廢棄物源頭減排和綜合利用,新增綠色建筑面積800萬平方米。加大揮發性有機物和揚塵污染治理力度。新建、改建公園55個,推進航天公園、人才公園等特色主題公園建設,建成100公里“遠足徑”和深圳灣濱海休閑帶西段。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辦好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實施土壤環境保護和質量提升工作方案。開展城市噪聲污染整治。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加快完善全鏈條、全覆蓋的分類制度和處理系統,達標小區占比提高至40%以上。
(六)突出精細化智能化,提高城市建設管理質量。鞏固提升城市管理治理成果,出臺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科學編制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推動城市現代化國際化水平再上新臺階。一是加快提升建設管理標準。瞄準國際一流,制定完善城市設計、建筑設計等標準規范,系統梳理提升基礎設施、建筑工程、市容市貌等各方面標準,打造精品建筑、精致街區、精美公園,著力提升城市品位品質。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加強市政設施等管養維護,完善機場、車站、口岸等區域標識標牌和無障礙設施。二是建設適度超前的基礎設施。加快軌道交通三期6、8、10號線等建設,開工四期12、13、14、16號線,建成龍華有軌電車示范線。啟動鹽港東立交、梅觀高速市政化等改造工程,推進坪鹽通道、南坪三期、坂銀通道等建設提速。開展西江引水前期工作,建成公明、清林徑兩大水資源調蓄工程,完成108個社區供水管網、150個小區優質飲用水入戶改造。建設30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建成抽水蓄能電站、滇西北至廣東特高壓直流輸電深圳段工程。三是優化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堅持陸海統籌、科學用海、依法治海,注重開發保護并舉,建設海洋綜合管理示范區和大鵬新區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不斷強化濱海城市特色。加強城市立體開發,推進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和互聯互通。保持違建整治高壓態勢,完善清拆控停措施,確保違建“零增量”,全年拆除消化違建比上年增加一倍以上。優化基本生態控制線和法定圖則管理,深入推進拓展空間十大專項行動,加快土地整備利益統籌試點,全年城市更新供應土地2.5平方公里、整備釋放用地12平方公里,完成舊工業區綜合整治100萬平方米。四是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標桿市。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國際一流的信息港,新建移動通信基站1.5萬座,實現光纖入戶率超過90%,推進IPv6規模化商用。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建成統一的城市綜合信息數據平臺,推進各類數據實時接入、開放共享,實施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建設,保障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