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晴隆模式”的啟示
1、把農民增效益與生態有效益相結合。沙漠化、荒漠化和石漠化已成為我國持久發展的三大自然生態問題。在西南地區如何防止石漠化,實現農民增收致富,成為新時期扶貧開發的一項重大課題,因地制宜,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不失為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區發展的一條道路。晴隆人的生存,原本只依靠高度石漠化的山旮旯里摳出來的一點土地維持生存,而今廣闊的荒山資源變成種草養羊的寶地,為這里農民帶來了豐富的收入。棄農就牧的耕地變為草場,一盤死棋由此變活。
通過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使昔日種糧為生的農民有了較好的經濟收益,達到了扶貧開發、富裕農民的目的。一些農戶通過幾年的養羊,錢袋子鼓起來了,有的蓋起了新房,有的買進了各式各樣的家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洪紱曾認為晴隆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創造了三種模式值得全國推廣:①南方喀斯特山區產業結構調整,使農民迅速脫貧致富的模式;②喀斯特地區生態治理和經濟效益成效顯著的模式;③國家企業和農民利益有效結合的機制模式。
2、領導重視,打一場“人民戰爭”。晴隆縣草地生態畜牧業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根本原因是領導重視,打一場“人民戰爭”。一是思路好。二是模式好。三是機制好。晴隆縣委、縣政府把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作為生態建設和扶貧開發的一件大事來抓。2009年出臺了《關于建設生態文明縣,建成百萬只羊基地縣的意見》,明確了建設草地生態畜牧業大縣的目標和措施。2011年提出了“1238”的發展目標,制訂了長遠的發展規劃,縣里從縣林業局、縣草地中心、縣農業局抽調技術人員配合鄉鎮,所有抽調人員由鄉鎮統一安排,幫助鄉鎮發動群眾做好種草養畜工作。全縣農民踴躍參與,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實施、農民參與的種草養羊格局,為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保駕護航。
3、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的效益在于種草養畜同加工銷售的協調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既是扶貧開發項目,又是晴隆縣域支柱產業。為了提高產出效益,從種草養畜到加工銷售,必須建立完整的產業鏈。縣里設立了晴隆縣生態畜牧業開發有限公司,一手抓養畜的發展,一手抓產品的加工銷售,做到了通盤考慮、協調發展。種草養畜以農戶為基礎,公司提供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公司抽調技術人員去第一線指導農戶種草養畜,安排農戶的品種改良,負責防疫和其他技術服務。以公司機制處理與技術人員及農戶的關系,以保證技術人員工作效率和農戶收益,形成了產業化架構,在農戶得到顯著效益的同時,催生一個縣域龍頭企業。晴隆草地生態畜牧業不但實現了農戶的轉型,也實現了技術人員的轉型,實現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和事業機構的改革。隨著肉羊生產線的投產,使農戶養殖的肉羊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農民再也不愁賣羊肉難了,改變了各自賣羊,無序競爭,互相壓價,效益受損的狀況。反之,隨著草地的擴大,養羊農戶的增多,肉羊出欄數量的增加,也為企業提供了穩定的肉羊資源,保障了企業的收益,從而實現了農戶和加工銷售企業的雙贏。(國務院扶貧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