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升級轉移需要技能人才,欠發達農村富余勞動力需要脫貧。職業教育如何為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服務?廣東通過實踐探索出——
勞動力轉移脫貧的“雙零”模式
■編者按
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迅猛,目前在規模上已經與普通高中大體相當。但是,職業教育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職業教育如何為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服務?校企之間的合作如何真正做到“無縫對接”?職業教育發展如何破解投入不足和職業學校辦學定位不明確的難題?職業學校內涵發展的突破口在哪里?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已經成為我國職教改革發展的排頭兵。日前,本報記者先后到廣州、中山、順德、肇慶、深圳等地采訪,試圖通過挖掘這些地方發展職業教育的經驗,回答上述問題。從今天開始,本報將分4篇刊出這組報道,敬請讀者關注。
■本報記者 蔡繼樂賴紅英
[問題提出]目前,在我國很多省份,特別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省份,普遍存在著因產業升級而造成的技能人才緊缺的狀況。與此同時,不少經濟欠發達農村地區還存在大量尚未脫貧的勞動力。職業教育如何為區域內產業升級服務,特別是如何通過職業教育幫助欠發達農村貧困家庭實現脫貧?
[廣東經驗]廣東省從2006年開始推行“零學費入學,零距離上崗”的職教人才培養模式,要求珠三角地區的中職學校招收省內欠發達地區的初中畢業生,通過“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方式完成中職學業并就業,初步實現了“培養一人,輸出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2008年,廣東省開展“雙零”模式的試點學校迅速增加到178所,招生2萬人,在校生達4萬人,為全省農村困難家庭解決學雜費3億多元。
政府主導的職教扶貧之舉
地處南方沿海,毗鄰香港、澳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把廣東推向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其經濟發展的多項指標多年來一直位居全國前列。
然而,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廣東省內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變得更加突出,東西兩翼、粵北山區與珠三角地區的差距進一步拉大。今年年初,由廣東省社科院發布的《2008廣東區域綜合競爭力評估分析報告》指出,面積占全省1/4、常住人口占全省一半的珠三角地區擁有全省80%的經濟總量。
一邊是珠三角地區面臨產業升級和技能人才緊缺的難題,一邊是省內欠發達地區出現大量富余勞動力的狀況。為此,廣東省委、省政府大膽決策,實施珠三角地區產業升級轉移和欠發達地區勞動力向發達地區轉移的“雙轉移”戰略。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東省推出“零學費入學,零距離上崗”的職教人才培養模式,即“雙零”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模式的推行起到了直接的扶貧效果。
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說:“幾年前,我們到一些欠發達縣市調研,看到很多初中畢業生因為家里窮,讀不起書,升不了學,紛紛外出打工。”可是,羅偉其又發現,這些初中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技術含量很低,報酬極低。“他們中的多數人可能勞碌一生都走不出貧困的境況。”羅偉其說,“看到這些場景,我很心痛!那一雙雙渴望上學、渴望改變命運的眼睛,讓我記憶猶新!”
當時,廣東全省有近40萬名初中畢業生未能升學,80%是農村家庭子女。羅偉其說:“我深感責任重大。如果不在職業技術教育上開拓一條新路子,我們怎么向老百姓交待啊!”
2006年,廣東省在順德選取5所中職學校開展“雙零”模式試點,從欠發達的清遠市各縣區招收了近千名農村貧困家庭初中畢業生,積極探索這一新的職教人才培養模式。
廣東實踐探索出勞動力轉移脫貧的“雙零”模式
www.jyb.cn 2009年12月14日 作者:蔡繼樂 賴紅英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