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生“游擊隊”
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罰款當然不是其初衷。但也絕不意味著罰了款就可以理所當然地生。在蒼山縣,無論是官員的邏輯,還是農民的邏輯,與國家基本國策的邏輯都是有出入的。在那里,逾 5萬多名超生兒沒有戶口,成了“黑孩”。他們的升學、就業、結婚成了問題。這使惡性循環成為一種可能。而且,困局仍可能在下一代被復制。
4月8日,山東省蒼山縣迎來了一場春雨,對于以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喜慶的日子,但蒼山縣一些農民卻無法高興起來。他們在四處借錢,營救被村里“計劃生育”抓走的親人。就在一個月前,蒼山縣二廟鄉蘆塘村村民姚成志57歲的老伴,在被村主任帶人“罰”了200元錢后,一時氣憤不過竟以喝農藥自殺的方式表示抗議,萬幸的是,她被及時搶救。《小康》在采訪時得知,姚成志的弟弟姚成軍,是一個有7個孩子的超生戶,為了躲避村里無休止的罰款,姚成軍全家一直在外地打工。但他沒想到,這次“株連”了他的嫂子。
姚成軍不在家,村主任就帶著十幾個人來到他的哥哥家,“不交錢就推走拖拉機。”姚成軍的嫂子無奈之下,給了200元錢,也沒有任何收據。嫂子越想越氣,“年年這樣,什么時候是個頭啊。”倔強的她于是喝下了農藥。
據了解,在這個村子里,雖然生7個孩子的不多,但超生現象非常普遍,“只要有生育能力的已婚婦女,幾乎沒有不超生的,二胎正常,三胎四胎非常之多,整個村子至少有400多個沒有戶口的黑孩。”
在《小康》之后的調查中發現,蘆塘村只是蒼山縣“黑孩”現象的一個縮影,一位掌握計生數據的內部人士透露,2005年的一次統計,蒼山縣有5萬多沒有戶口的“黑孩”,而民間流傳的數字是,整個蒼山縣目前有6萬名“黑孩”。
“如果老大是男孩就不會要這么多了……”
蒼山縣隸屬于山東省臨沂市,土地面積1800平方公里,是一個轄21個鄉鎮、1179個行政村的大縣。總人口118萬人,是中國重要的大蒜生產基地,其產品遠銷韓日等國。
在臨沂市所轄的三區九縣中,蒼山的人口數量最多,也是計劃外超生現象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該縣二廟鄉蘆塘村是一個有3300多人的村莊(戶籍人口),而《小康》記者拿到的其中59戶村民名單中,四胎以上的就有10戶,二胎或三胎的有49戶。這些孩子中除了第一胎有戶口,二胎以后大都是沒有戶口的“黑孩”。據村民反映,該村400多個沒有戶口的“黑孩”還不到全村超生數字的二分之一。
蘆塘村村民陳玉峰(化名)今年37歲,已經是5個孩子的父親,最大的女兒12歲,最小的男孩剛剛出生不到三個月。5個孩子中只有老大有戶口。為了躲避罰款,陳玉峰就帶著全家開始了“超生游擊隊”的生活,一年換一個地方打工,生到第四個的時候還是女孩,他們夫妻倆都哭了,直到第五胎生了個兒子一家人才露出了笑容。
陳玉峰說,要這么多孩子就是為了要個男孩,在農村,沒有男孩是受欺負的,如果老大是男孩就不會要這么多了,最多要兩個。
陳玉峰給出的理由是當地農民最普遍的觀念,在當地,農民沒有形成計劃生育的意識。
蒼山縣的另一個村――神山鎮小屯村,“黑孩”的數量也是驚人的,這個村有2000多口人,700多戶人家。一位熟悉村里情況的村民透露,村里90%以上的育齡婦女都超生,最多的生五個孩子,還有很多是十七八歲就結婚生孩子的,這些孩子根本不可能有戶口,最保守估計這個村得有300多“黑孩”。
蒼山縣計生部門的人透露,“黑孩”現象不只是蘆塘村和小屯村,離縣城較近的高屯、郎莊、卜樓、孫于溝、常于溝都有很多“黑孩”,特別是孫于溝、常于溝,這兩個村計劃外出生的能有1000多人,家中有五六個孩子的占大多數。
“只要交錢就可以生”
走進蒼山縣的大部分村莊,能夠看到最多的就是“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創建和諧美好家園”、“人口質量高,小康早到來”、“關注女孩,就是關注未來”等宣傳計劃生育政策的標語。從這個角度看來,當地政府應當非常重視這項工作,為什么蒼山縣還會有這么多的“黑孩”呢?
蒼山縣超生有其歷史原因,一位曾在村里擔任過村干部的人說,農民與城里的人不一樣。農村人祖輩都在這里,生一個小孩的就受氣,生一個小孩的就不敢與生兩個小孩的斗,生兩個小孩的又不如生三個小孩的。“農村沒有男孩不行,有沒有戶口無所謂,孩子生出來了你總不能讓我把他掐死吧?”
農民的想法很簡單:“多子多福,有人就有財”。至于將來在孩子身上發生的投入問題,尤其是教育的投入,他們似乎沒有多想。
盡管作為基本國策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實施了30年,目前的政策減少了4億名嬰兒的出生,但農民的生育意識仍然沒有發生同步的變化。
這位干部向記者講述了一個當地的故事:某村有一戶農民生了10個孩子,一次縣里的計生干部來檢查,這10個孩子的父親一點也不隱瞞自己超生,當著計生干部的面,把十個孩子叫出來,按大小個兒排好隊,然后拎起一把斧頭問計生干部:“這十個都是我生的,你們說哪個不該生,我就把哪個劈了!” 計生干部愣了一下,起身就走。
顯然,這是個難題,計生干部的難題。
農村計劃生育幾乎成為地方政府最難開展的一項工作,多年以來一直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多年以前,蒼山縣抓計劃生育就很嚴厲,甚至不排除采取一些嚴厲的手段。當地的農民對記者說,那時候,抓人、拆門、拿東西、非法關押時有發生,一些領導因此被處理過。
當然,罰款一直是最經常被使用的處罰手段。
即使是這樣,當地的人口也沒有因此而得到有效的控制。農民“多子多福”的決心幾乎無可撼動。
到了現在,蒼山縣的計劃生育工作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計劃生育政策在這里有被異化的味道。“只要交錢就可以生”。縣里、市里、省里來檢查,村干部提前通知:“該躲的躲,該藏的藏。”村民說,這樣既能罰到錢,又能收賣人心,村干部在選舉時就能得到更多的選票。
二廟鄉蘆塘村多名村民告訴記者:“只要給村主任交上錢(保胎費),就可以隨便生”,而且是“挑門撿戶、優親厚友,最低3000元,也有6000到8000的……”村民們普遍反應,“‘保胎費’沒有收據,上級來檢查,村干部通知你藏起來,這就對得起你那幾千塊錢了。”
在不久前的一次計劃生育檢查中,二廟鄉蘆塘村干部通過高音喇叭廣播:“村民們注意了,接到鄉里通知,這幾天市里又要來檢查計劃生育,現在已經檢查到向城、新興、興明幾個鄉鎮,來不來咱們鄉里還不好說,但要做好準備,該躲的躲起來,該藏的藏起來,特別是兩胎以上的,還有正在懷孕的,這幾天就別在家了……”
“保胎費”并不是蘆塘村獨創的,在記者調查的幾個鄉鎮中,交“保胎費”就可以生孩子的現象比比皆是。蒼山縣卞莊鎮小北山村村民張強(化名)說,他在 2006年初就向鎮政府反映過村主任收“保胎費”的問題。他在舉報信中列出了一串具體的名單和錢數:收取趙啟亮、劉建偉、沈德江每人1000元的“保胎費”沒入帳;趙中祥交社會撫養費15000元(開條14400元),趙爾付實交社會撫養費5000元(開條4800元),沈長征實交社會撫養費7000元(開條6800元)……罰款成了“搖錢樹”
“保胎費”只是開始,超生戶生完孩子還要交“超生費(社會撫養費)”而且很少開正式收據。
不只是這樣,這一屆干部下去了,新上任的干部還得罰。這是村干部的邏輯。
而農民的邏輯是:根據政策,既然我們超生了,就認罰。可是,不能沒完沒了啊。
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初衷是為了少生,而不是為了多罰。顯然,無論是村干部的邏輯,還是農民的邏輯,與國家基本國策的邏輯都是有出入的。
現在看來,在蒼山縣,這一目標,無論在哪一方,都沒有被實踐和被實現。
一位知情人向《小康》記者透露,蒼山縣的“超生罰款”并不是由鄉鎮直接領導的,而是將每三五個村子組成一個工作區,每一個工作區由鄉鎮派一名書記,工作區的主要任務就是罰錢。“保胎費”和“超生費”的罰款由鄉鎮和村里分成,村里的提成比例是15%-30%不等。據說,2005年二廟工作區在計劃生育罰款中的提成就有20多萬元。
“罰款提成”的說法在記者的采訪中多次得到印證。蒼山縣三合鄉圩子村王書全(化名)曾拿到了村里提成的證據:圩子村2005年以來收“保胎費”近10萬元,到目前為止,村書記手中還有15000元,村主任手中有16000元,總共3萬元左右,按比例應該是拿到了30%的提成。
在《小康》記者采訪期間,正好遇到了蒼山縣神山鎮和二廟鄉的“罰款行動”。知情人透露,當地一般每年最少有兩次以上的行動,一次是春節前,這時候在外打工的人都會回家過年;一次是5月份左右,這時候農民的大蒜豐收了,農民手里有錢。這次搞得早是因為有人向上面舉報了超生問題。
4月7日一大早,蒼山縣神山鎮召開了近三個月以來“計劃生育開展工作情況通報會”。在近三個小時的會議中,所有領導的講話都圍繞罰款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一位領導說:“全鎮1/3的村莊完成(罰款)任務……前楊、后楊、六合店等11個村莊完成或超額完成任務。有兩個村莊完成得不好,小屯村完成不到20%。這些村莊不是沒有超生的,而是工作方法和工作態度問題。這些村莊應該向完成任務或超額完成任務的村莊學習……”
一些村干部對這次任務的布置有些不滿,神山鎮某村村支書說,xx村有2700多人,罰款任務是9萬多,我們村才1300人,罰款任務也是9萬多。
這些罰款除了鄉鎮和村里分成外,還有一部分流入了當地干部的腰包。上述知情人說,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工作區書記、村干部都是靠計劃外超生罰款發財的,僅一個鄉的工作區書記一年就能收五六萬甚至十幾萬。
超生“黑孩”的戶口困境
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罰款當然不是其初衷。但也絕不意味著罰了款就可以理所當然地生。
地方邏輯與政策邏輯的背離在繼續。隨之而來的是這些超生兒的戶口問題,戶口成了官民雙方的困境。
在《小康》的采訪中了解到,很多農民都認為交了罰款就可以生,交了罰款就會給孩子上戶口。上述那位蘆塘村喝農藥自殺的老人就有一個超生的五歲孫子,一年前交了16000元的罰款,至今也沒有上戶口。她們在盼著早點解決孩子的戶口,因為孩子馬上就要上學了。
對此,蒼山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領導告訴《小康》,其實不是不能落戶,而是某些領導為了仕途不想給解決。計劃生育是“一票否決”制,按省市考核方案要求,每查實一例計劃外出生漏報現象的縣區就得重點管理,如果蒼山縣一下子報出這么多“黑孩”,會有很多人受處理。這位領導說,超生與戶口無關,因為戶口沒有政策限制。比如,給一個村解決20個戶口無所謂,這是派出所的事。但這20個如果是超生的就要出事了,這是計劃生育的事,很多人會丟官。
蒼山縣有五六萬“黑孩”的事,被公安局知道沒問題,而且戶口都能解決。但若是讓省計生委、國家計生委知道了,這就是大事故。“沒有因為戶口問題處理干部的,只有因為計劃生育問題被處理的。”所以,這些“黑孩”的戶口不可能一下子解決。
這位領導分析,等著下一次人口普查的時候,再把這個數字報上去。到那時候,原來的責任人該升的升了,該退的退了,新上任的領導可以不負這個責任。
然而,時間在激化矛盾。那些沒有戶口的超生兒已漸漸長大,至入學年齡、就業年齡,以及結婚年齡。但因為沒有戶口,他們的升學、就業以及結婚都成為了問題。
在這個困局中,他們期待一個出口。期待這個出口來解決他們的升學、就業以及結婚問題。但有一個問題一直被忽略:單個家庭負擔多個子女的教育。平均子女數在多個以上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投入可想而知,何況還是在并不富裕的農村。如何提高當地人口的素質是個問題。因此而來的擔憂是,計劃生育觀念的自然生成恐怕難以在后一代得以實現。
這使惡性循環成為一種可能。 困局仍可能在下一代被復制。(采寫、攝影/《小康》記者 李秀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