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機構(gòu)”共舞
講述者:桑國棟
職業(yè):私營業(yè)主
目前理財狀態(tài):股票80%,儲蓄10%,債券10%
最近幾天,我的手機差一點都被打“爆”了:股指上摸到5300點之后,又經(jīng)歷著這一輪激烈的震蕩。看著自己手上的股票在“大起大落”,許多親戚、朋友給我打電話,詢問什么時候該“拋”,還有什么“潛力股”可以買。
本人是一個典型的“短線型”散戶。自從2002年開始涉水股市以來,基本上手中股票的流動周期不會超過一個星期,至今也賺了幾百萬。
但過去炒股,賺錢多半靠的是一時的運氣。其實,心里也不是很有底。5300點之后,我的策略就是緊跟機構(gòu)做“短線”,與“機構(gòu)”共舞。做了這么多年的散戶,我感到散戶研究選擇股票的能力遠遠不如機構(gòu)投資能力。機構(gòu)設(shè)有專門的研究所,最差的也有由專家組成的研究部。不要說普通散戶無法掌握政策面、基本面的全面信息,單是技術(shù)面而言,也無法與專吃這碗飯的專家們相提并論。
依照我這些年的經(jīng)驗來說,股市在今年肯定還要漲。無論股指上漲到5300,5400還是5500,該漲的股票一定會漲。所以,我還是將大部分的資金投在了股市。而隨著今年各個上市公司年中報告不斷公布,股市也將暫時進入一個業(yè)績的“真空期”。也就是說,上市公司的業(yè)績對股價的支撐作用將顯著減弱。在大盤如此的大幅震蕩下,短線投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炒股不如炒房
講述者:黃 倩
職業(yè):某會計師事務(wù)所注冊會計師
目前理財狀態(tài):房產(chǎn)85%,股票5%,儲蓄10%
我是一個注冊會計師,因為整天和數(shù)字打交道,所以對數(shù)字有了一種職業(yè)的敏感性。許多人都認為,如果我炒股票,一定是“小菜一碟”,“手到擒來”。但是我的投資主業(yè)卻是房產(chǎn)。
因為早年父母留下了一份可觀的家底,所以這些年我潛心研究如何把手里的錢“運轉(zhuǎn)”起來,用錢來生錢。前幾年也炒過股票,雖然多少也賺了一點。但是整天盯在電腦屏幕前,聽著各種各樣“大道”和“小道”的消息,實在太累了。所以,我開始將股市中的資金轉(zhuǎn)向了房產(chǎn)。
6年前,侄子要結(jié)婚,我開始為他尋找適合的房子。在看房、買房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買房的人中有不少都是用來投資的。跟他們聊了聊,很受啟發(fā),覺得投資房地產(chǎn)是個不錯的想法。它的投資都有可能出現(xiàn)跳水的情形,可房產(chǎn)不一樣,即使它升不了值,卻一直都會在那里跑不掉,升得快就出手,升得慢或降了就出租,最壞也就是自己住了。這樣的投資,風(fēng)險小。從那時候起,我就把我的資金從別的地方撤了出來全部用于房產(chǎn)投資。
前段時間,當(dāng)不少人在股市里賺得盤滿缽滿的時候,其實房地產(chǎn)市場的價值也是一路飆升。很簡單,許多人都把股市里賺來的錢用來買房了。所以,房產(chǎn)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舉個簡單的例子,前年我在徐家匯購買了一套價值120萬的房子,今年年初的時候漲到了180萬,而如今已逼近了250萬了。兩年內(nèi),收益近110%,不比炒股票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