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天津秋意漸濃,醞釀已久的“港股直通車”陡生變數,由于種種細則尚未完善,各方原定于月初實施的計劃不得不延遲,至于實施的區域和范圍也在進一步研究之中。
上個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宣布在天津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的試點,首次允許所有中國大陸公民直接或間接在中國銀行(5.84,0.00,0.00%)天津分行開立個人境外證券投資外匯賬戶,投資于在香港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交易的證券品種,購匯規模不受限制。
這項試點自宣布之日起就引起了廣泛關注,香港把這一試點叫做“資金自由行”,還有的把它簡單地稱為“港股直通車”,香港恒生國企指數一周之內更是上漲近40%。在政界、學界,這一舉措更多的被解讀為中國資本項目開放的關鍵步驟。但直至今日,“港股直通車”仍在原地躊躇,要在我國資本項目開放上打開口子,恐怕遠沒有市場想象的那么輕而易舉。
9月24日,銀監會一位中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銀監會正在制定相關的風險配套措施,港股直通車最早可望11月成行。
牽“港股”而動全身
2001年以來,隨著中國外貿順差的迅猛增長和利用外資的繼續增長,國際收支出現連年順差,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增長,從2001年底的2121億美元上升到2007年6月底的1.33萬億美元。我國已經徹底擺脫了外匯短缺的局面,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如何合理利用外資和運用外匯儲備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開放個人投資港股,是繼2006年4月開放銀行系QDII,2007年6月開放基金管理公司QDII后,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舉措,初衷是引導更多的外匯進行合理資源配置,提高我國整體外匯資金的收益,同時降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5月份,在外管局關于減輕外匯儲備壓力十幾個意見措施中,港股直通車正是其中一條。不過它的出臺之快出乎我們意料,現在看來是有些倉促。”銀監會的知情人士透露。
“現在我們正在制定相關的風險配套措施,還有一些實施的細節問題。比如其中的操作風險如何控制,后臺硬件是否能夠跟上等等,這些都需要詳細考慮。”他補充道。
一位接近銀監會的人士講道,為了讓配套文件盡早出臺,銀監會相關部門正在加班加點,有時候候燈火徹夜不熄。
9月18日,中國銀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向《證券日報》表示:“相關的系統早就準備好了,目前正在等待批復。”
問題沒有這么簡單,投資港股的資金清算并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有個時間差,所以有一個責任劃分的困難。一旦開放之后,全國的錢涌向天津,那些中國銀行工作人員可能一輩子沒見過那么多錢,他們的承接能力有多少?對于投資者的教育工作如何,現在很多數據還在手工錄入和傳輸,極易發生錯誤。這里面的風險如何掌控都需要謹慎考慮。”對于王兆文的說話,銀監會上述人士表示并不認可。
事實上,這正是讓管理層左右為難的地方,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資本項目開放使一些拉美國家吞下了苦果;而10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國際游資席卷新興市場,更是讓人心有余悸。經濟評論人士陳旭敏此前指出,“此時進一步放開資本項目,中國企業的下場就是俎上之肉。”
但另一方面,資本管制的弊病也很明顯,包括監管的成本日漸高企、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削弱了本國金融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等等。因此,各方面是基本共識是放開是大方向,但是不宜一步到位,具體開放的步驟要視前提條件的完備程度而定。一般認為,開放資本項下的流動,需要國內金融監管體制的完善、商業銀行應對風險能力提高、匯率政策體制配合、反洗錢機制的完備等等多項重大制度性的前提。
因此,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曹紅輝認為,在完備的制度規范建成之前,倉促推行 “港股直通車”可能出現背離初衷的局面。
首先,中國外儲增加中有相當數量是來自海外“熱錢”,要想緩解外儲增加,也需要緩解境外“熱錢”進入的動力。從技術層面看,“港股直通車”的開通不僅意味著境內合規資金外流的渠道,對于“熱錢”而言,則意味著之前非常困難的回流途徑隨之打開,解決了熱錢流入的“后顧之憂”。流出渠道的順暢反而會成為促進流入的動力。
其次,海外證券市場風險和交易規則與內地大有不同,再加上每年至少5%的人民幣升值水平,謹慎性的投資者未必會積極參與,倒是出于非法目的的資金,比如洗錢資金,會不顧及成本積極參與。由于現行規定對于購匯比例不設限制,從而讓非法“洗錢”資金獲得了十分寬松的“洗白”機會,這一點也與政策鼓勵民間資金海外投資的出發點不符。
不過,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對本報記者表示,“開放投資是居民多了選擇,總體上是有利的,至于投機資本流動,那是監管部門的事情,如果監管部門監管能力不足,就要限制投資者的選擇自由,那么就不要開證券市場了,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資本項目開放是大方向,這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而外管局的一位高層也向本報記者解釋道,此次的試點類似于在我國的資本大壩上裝了一個閥門,對于資金的流入流出速度我們完全可以根據水壓情況進行動態調節,現在是放開,以后也可以收緊,所以并不必過度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