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與實體經濟相關部門的債券份額
●推行抵押債和公司債
●形成基準收益率產品
●確立做市商在市場中的核心地位
●體現基于發債者自身信用的收益率
●改變交易所市場、銀行間市場、柜臺交易市場分割狀態
●信息透明
昨日,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在“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風險管理計量參考基準”座談會上指出,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債券收益率曲線還需一系列配套的制度性改革,包括進一步豐富債券市場產品結構、完善做市商制度,解決市場分割和信息不透明等問題。
銀監會日前發布通知指出,為盡快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風險管理計量參考標準,要求各銀行從今年10月第一個工作日開始采用中國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發布的銀行間國債收益率曲線、央行票據收益率曲線與政策性金融債收益率曲線(下稱“中債收益率曲線”),計算交易賬戶人民幣頭寸市值。
中債收益率曲線作為銀行業計量市場風險的統一參考標準的地位由此確立。
李揚認為,目前中債收益率曲線得到銀監會的認可、被銀監會推薦適用是市場選擇的結果,但是進一步完善中債收益率曲線,還需要具備一些制度性的條件。
首先,李揚說,債券市場的品種結構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我國債券市場規模不小,但結構嚴重失調,與企業、居民等實體經濟相關的債券很少,“下一步要加大與居民、企業等實體經濟相關部門的債券的份額,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收益率曲線才能反映實體經濟活動。”
“未來大力推行抵押債和公司債是發展債券市場重點問題。”李揚說。
從目前的發行制度看,李揚認為,國內的債券品種還沒有一種具備形成基準收益率的產品。他說,形成基準收益率的產品要求交易量大、參與者多、定期發行、敞口發行,且一二級市場高度關聯,“現在還沒有這樣的產品。”
在市場結構方面,李揚認為,應該確立做市商在市場中的核心地位。目前國內債券市場對做市商的功能重視不足,做市商報價券種少、期限不完全、隨意性很大、沒有連續性。“做市商充分發揮作用的市場才是一個有效市場。”李揚說。
國內債券的信用風險很難識別也會影響人民幣債券收益率曲線的形成。李揚說,目前國內發行的債券大都由信譽卓著的銀行擔保,因此基于發債者自身信用的收益率就體現不出來。
從外部環境看,李揚說,下一步交易所市場、銀行間市場、柜臺交易市場各行其是的分割狀態必須改變。
對于中債收益率曲線能否在市場中形成共識,李揚說,信息透明非常重要,中債收益率曲線的編制方法、數據來源等都要透明。 霍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