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鏈接
填海造地歷史
填海造地是指把原有的海域、湖區或河岸轉變為陸地。對于山多平地少的沿海城市,填海造地是一個為市區發展制造平地的很有效方法。不少沿海大城市,例如荷蘭、東京、香港、澳門及深圳,均采用該法制造平地。
荷蘭
荷蘭自13世紀起就開始大規模圍海填海,如今荷蘭國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來的,丘陵都被挖去填海去了,故有“上帝造海,荷人造陸”之稱。
日本
日本的填海計劃很早,石川潤一郎說:“日本早在11世紀就有了填海造地的歷史記錄,當時一個名叫平清盛的將軍就在神戶填海建了一個人工碼頭。到了江戶17世紀,幕府將軍又在東京灣進行了大規模的填海造地。”二戰后,日本大規模填海造地的情況更為普遍,1945至1975年,日本政府造地11.8萬公頃,過去一百年來,日本一共造就了1200萬公頃的土地。
香港
香港山多平地少,1842年香港首次將興建皇后大道的沙石推進大海,以后香港便不斷填海造地,一百多年來,填海面積已達六十七平方公里,占香港總面積超過百分之六。臺灣臺塑集團的麥寮六輕也是填海造陸的巨大工程,開發造地的面積約2255公頃。
填海造陸現狀
荷蘭
由于目前國際上對海洋經濟觀念上認識的不斷成熟,一些海洋大國也在逐年減少圍海造地的面積。進入21世紀以來,荷蘭在保障抵御海潮和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研究退灘還水方案,實施與自然和諧的海洋工程計劃,不再將海域直接圍死形成新的陸地,而是盡量保留海域。
摩納哥
自1861年脫離法國獨立以來,摩納哥便一直尋求各種方法擴大國土面積,截止2009年12月,20%的領土為填海造地。摩納哥國家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計劃開啟一項“填海造地”工程,以解決國內人口膨脹造成的用地增加問題。該項“填海造地”工程將使摩納哥豐維耶區向地中海延伸5萬多平方米“陸地”,工程預計將在2015年以后動工。
日本
在東京、大阪等港口地區,由于海岸線都被垂直建筑取代,使可以平衡海洋生態的海洋生物無法棲息在海岸邊,現在,日本的各種海洋環保研究機構已經不斷在進行各種實驗,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恢復生態環境的好方法,這些實驗包括人造海灘、人造海岸,人造海洋植物生存帶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