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填海造地會帶來報復性惡果
圍海造地是沿海地區(qū)為緩解用地緊張而采取的一項開發(fā)舉措,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也都靠填海來解決土地矛盾。在我國沿海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用地更為緊張,向海洋要地就成了各地不約而同的選擇。
然而,在用地需求猛增、土地價格猛漲的利益驅(qū)使下,個別地方過度開發(fā),不科學地填海造地、圍灘造田,盡管增加了土地資源,但卻對海洋資源造成了嚴重破壞,使圍海造地早已變了味。專家警示,過度填海造地會帶來不可逆轉(zhuǎn)的報復性惡果“今天瘋狂填海,明天高價還海”,填海造地應謹慎科學為之。
土地資源吃緊,向海洋要GDP
土地資源不斷吃緊,向海洋要地已成了近年來珠三角土地擴張的必經(jīng)路徑。據(jù)統(tǒng)計,廣東土地面積僅為17.8萬平方公里,該省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032公頃,相當于全國平均數(shù)的1/3,遠低于聯(lián)合國劃定的0.053公頃的警戒線。但廣東省海域面積有41.9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3368.1公里,灘涂2042.2平方公里。目前,該省已批準的重大用海項目使用面積約90平方公里,其中填海25.02平方公里。
大型的施工運輸車輛風塵仆仆地從遠處的山頭裝運大批石料,運送到海邊的大堤工地上,然后運輸車輛將這些石頭拋向大海,以擋住滔滔的海水,形成一道道攔海大堤。在珠三角的許多海邊施工現(xiàn)場,這是讓人司空見慣的填海造地的場景。
到目前為止,國家下達給廣東開墾耕地的任務還有596萬畝沒有完成;未來10年廣東建設用地的缺口達到165萬畝。適度加快利用海洋空間資源圍海造地,有利于緩解土地供求關系緊張的突出矛盾。
根據(jù)《廣東省海洋功能區(qū)劃》的內(nèi)容,其中為“十一五”期間的30多個重大項目劃定了146 .102平方公里的圍海造地區(qū),相當于5.5個澳門的面積,劃定了24個圍海造地區(qū),重點圍海造地區(qū)有10個。
廣東省海洋與漁業(yè)局局長李珠江表示,未來的圍海造地不再像過去那樣,簡單地將灘涂填平,而是以建人工島式和突堤式圍填海為主,這樣有利于擴大海岸線長度、增加海域面積、提高景觀價值。盡管填海的費用可能要高一些,但填成土地的價值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