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招了三五成
》》A
1999年,在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湯敏的建議下,中國吹響了高等教育大擴招的號角。當年,在距離高考僅剩下10多天的時候,教育部突然宣布普通高校在年初擴招10余萬的基礎上再擴招33.1萬人。
這是一個驚人的速度。此后,全國普通本專科招生數從1999年的100多萬迅速飆升到2009年的629萬人,遠超過當初湯敏3年擴一倍的建議。
無數人在擴招的號角中沖進了大學。中國高等教育,似乎一夜之間從“精英化階段”跨進了“大眾化階段”。
》》B
當蕭飛(化名)考大學的時候,局勢已明顯發生了變化。他考上的就是馮一秦現在教書的大學。
蕭飛的老家在湖州農村。十幾年前的一場喜酒,讓他第一次對大學有了深刻印象。
“那天鄰居家的哥哥考上大學,擺酒慶祝,我爸媽帶我一起去了。”在鎮上最好的飯店門口,他看見鄰居阿姨穿著大紅緞子的衣服站著,咧著鮮紅的嘴唇一直笑。哥哥就在她旁邊,走進去的人都往他手里塞紅包。媽媽還特意把他拉到哥哥面前,讓他向哥哥好好學習。“回家后,我媽告訴我,只要考上大學,以后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2003年,蕭飛的表姐考上大學了,一本,211大學!他很羨慕地看著表姐,感覺她也什么都不用愁了。家里照樣擺了喜酒,酒席上,大阿姨卻對表姐說,上了大學以后還要好好學習,不能放松。蕭飛覺得很奇怪,不是考上大學什么都有了嗎?大阿姨說,現在不一樣了,聽說不少大學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
2006年,蕭飛也考上大學了。但這一次,家里沒有擺酒慶祝,只有幾個近親上門送了紅包。“我們班90%的人都考上了,沒什么稀奇的。”更何況蕭飛考了個“三本”。等待入學的那段時間,媽媽經常在家嘮叨,“現在讀個大學真不劃算,要好幾萬,還不包分配!早知道這樣,早幾年生你了!”
2007年秋天以后,媽媽嘮叨得更厲害了,三天兩頭打電話叮囑他考這、學那。因為那一年表姐畢業了,卻一直沒找到如意的工作,在家一呆就是一年多。2008年馮一秦的到來讓蕭飛自己也變得惶恐,“博士都來做輔導員了,那我去做什么?”
》》C
蕭飛表姐考上大學的那一年,正是擴招后的第一屆大學本科生畢業,突然多出的幾十萬大學生涌向市場,出現了中國人從未敢想象的“大學生就業難”。就在這一年,出現了一則轟動全國的新聞:“北大畢業生賣豬肉”。人們怎么也不能把北大的狀元才子、國家棟梁和面肥肚腆的屠夫形象聯系起來。由此在社會上引發了對就業觀念、教育體制等眾多問題的大討論。
2003年之后,北大、浙大等多數211學校先后宣布停止本科生的擴招。
2006年,教育部調整政策,開始嚴控擴招比例,提升教育質量。
2009年,最后一批大擴招中誕生的大學生畢業,隨之誕生了一個新名詞:“被就業”。
民間聲音:
◎“如果說中國高等教育的問題都是由擴招引起的顯然不夠客觀。中國教育積弊已久,只不過是急速的擴招加快凸顯了高等教育發展的一系列問題。”
◎“在過去30年中,高考一直扮演著改變命運的‘角色’,多數人依然以精英教育的標準來衡量當前的大學生,人們無法承受‘北大學生去賣豬肉’這樣的結果。”
◎“高等教育大眾化首先意味著文化權利特別是高等文化權利的下移,當接受高等教育不再是社會極少數人的特權時,知識分子的社會身份也開始從精英走向平民。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這種轉變來得太快了,大家還沒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