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起,為應對金融危機,人民幣匯率采取了事實上盯住美元的策略,這是中國在特殊情況下采取的特殊舉措,而中國經濟率先回升對世界經濟復蘇又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此舉與一些國家在危機中競相貶值以獲取自身競爭優勢的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今年6月,中國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改革,放寬了人民幣的波動幅度,使匯率更能反映市場供求變化,受到多數國家贊賞,這是中國對世界負責任的又一表現。
在環境治理及全球碳減排方面,中國也作出了不懈努力。
主要發達國家渲染“中國經濟責任論”的深層用意是轉移國際視線、抑制中國發展
記者:在國際權力重心加速擴散的大背景下,您覺得西方國家渲染并炒作“中國經濟責任論”的真實、深層用意是什么?
霍建國:主要發達國家大肆渲染“中國經濟責任論”,首先,是轉移國際視線。目前,在全球經濟艱難復蘇、矛盾日益加劇、大國博弈趨于激烈的時候,西方國家再次祭出“責任論”大旗,甚至說什么“中國是金融危機的最大贏家”,無疑是想轉移國際社會視線,掩蓋、模糊危機的真正原因,推卸責任。而中國因為經濟總量大、外向型經濟發展速度快,且在體制、價值理念上與西方不同,自然成為西方轉嫁責任的首要靶子。
其次,渲染“中國經濟責任論”意在促使中國按西方意圖進行政策調整。危機中,主要發達國家經濟遭到重創,2009年其經濟增長率為負0.6%。而主要發展中國家卻保持了較高增速,中國實現了9.1%的高增長。對此,西方滋生了嚴重的不平衡心理。主要發達經濟體紛紛重新審視其經濟發展理念及金融在其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并更加注重出口對經濟復蘇和就業的拉動作用。美國為了維護本國利益,不假思索地拋出五年出口倍增計劃,同時又置中國經濟的承受力于不顧,頻頻施壓,急于要求人民幣快速升值,以實現美國擴大對華出口的目的。美國的做法像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嗎?此舉只能說明西方的冷戰思維仍在作怪,企圖維持世界經濟原有的“中心—外圍”結構,發號施令迫使中國適應其調整思路,以期繼續坐擁其在世界經濟中的優勢地位。
三是要求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承擔更大責任。早在2006年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公布的中美經貿關系評估報告中就提出中國要承擔更多責任,甚至承擔包括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承諾以外的更多義務。同年10月,歐委會公布的第六份對華政策文件認為中歐間“成熟的”伙伴關系正向“更緊密的伙伴”過渡,由側重雙方共同的利益和挑戰轉而強調雙方應承擔更多的責任與義務。歐美對華政策策略的變化,說明中國的崛起備受世界關注,而在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不凡的經濟答卷放大了西方國家與中國在世界經濟比重此消彼長的格局。2001年,中國的GDP不到美國1/10,而2009年中國GDP已達美國的1/3強。在牽制中國的種種手段難以奏效的情況下,西方以中國經濟總量規模較大和在危機中經濟復蘇最快等為由,試圖迫使中國承擔超出自身能力的更多責任,以及在能源開發、氣候變化、海外投資等方面按西方標準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