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資源近期再度成為美國關注的焦點。美國《防務新聞》的報道稱,美國審計署2010年4月公布的《國防供應鏈中的稀土原材料》報告表示,因中國對用于許多高技術軍事系統的稀土的價格和生產占有主導地位,美國國防部正在評估美國軍事對稀土的依賴,并采取措施減少這種依賴,并擴大供應商基礎。但是美國武器系統還是缺乏并急需一些耐極高溫的稀土資源,且重構一個可靠的美國稀土原材料供應鏈將花費15年時間。
其實美國審計署這份稀土報告的觀點,用一個中國俗語就可以精準概括: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份報告可以看作是對近期美國眾議院相關提案中關于美國應啟動其國內相關資源礦藏開采的一個分析回應,同時也從另外一個層面為美國國防部進行稀土戰略儲備計劃的出臺尋求理論和輿論支持。
戰略性稀有金屬在現代高科技武器系統中不可或缺,美軍自然也不例外。美國的“愛國者”導彈以精確制導而聞名于世,就在于其制導系統中使用了大約4公斤的釤鈷磁體和釹鐵硼磁體用于電子束聚焦,釤和釹就屬于稀土元素。鎢因為化學性能和硬度極其穩定,在1000℃以上的高溫下也不會氧化,因此各類鎢合金在穿甲彈的彈頭及槍、炮發射管中被廣泛應用。美軍的主戰坦克上因為裝備了摻釹釔鋁石榴石的激光測距機,其觀瞄距離甚至達到了俄羅斯T-72坦克激光測距機的兩倍以上。
正是因為美國在鎢、銻、稀土等戰略性稀有金屬領域具有科技優勢,所以美國國防部等部門才會對中國數年前因為環境保護問題開始對這些戰略性金屬的掠奪式開采進行整治如此擔憂,甚至認為中國的這種收緊措施是利用供給的壟斷地位來“掐脖子”。其實在多年的掠奪式開采和賤賣之下,中國的戰略性金屬資源儲量已經出現了“看得見的危機”,例如鎢資源中國雖全球儲量第一,且全球供應量一度曾占到85%左右,但是目前中國的黑鎢礦基本已經被完全采空,而剩余的白鎢礦資源估計也只夠開采20年左右了。
古語有云“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幸虧中國在當前這些戰略性稀有金屬資源儲量依舊保持全球相當比重的前提下,踩下了及時的“剎車”。國土資源部目前已對全國的鎢、銻和稀土礦開采實行嚴格總量控制指標和審核。目前唯一的隱患和漏洞,就是違規私采和走私現象還比較嚴重。根據目前較為普遍的推算,僅稀土的走私出境在2008年就超過2萬噸,約占實際出口量的1/3。
由此可見,只要中國方面嚴格相關政策的執行并嚴打相關私采、走私行為,中國在稀土等戰略性金屬資源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將越來越穩,而美國未來稀土戰略儲備大幅采購計劃的出臺,只會成為相關資源價格再上漲的一個標志性事件。(作者為江蘇媒體評論人士)(來源:世界新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