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和原則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
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
放思想,搶抓機遇,創新體制,完善機制,擴大開放,著力
深化泛長三角地區發展分工,創新合作方式,推動區域聯動
發展;著力打造產業承接平臺,增強產業承載能力,促進產
業集聚發展;著力探索科學承接新途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提升綜合競爭力;著力促進創新資源整合,完善自主創新體
系,增強內生發展動力;著力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產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
著力推動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切實
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皖江城市帶建設成為產業實力雄厚、
資源利用集約、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富裕、與長三角地
區有機融合、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區。
示范區建設堅持以下原則:
市場導向,政府推動。把承接產業轉移與引導資源優化
配置結合起來,遵循市場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
礎性作用,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加強規劃引導,支持先行先
試,強化政策扶持,建立完善產業轉移推進機制,促進各類
企業及要素資源向示范區有序轉移。
主動承接,優化升級。把承接產業轉移與推進自主創新
結合起來,依托自身優勢,圍繞發展重點,積極主動承接產
業轉移,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在承接中創新,在創
新中發展,不斷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分工合作,錯位發展。把承接產業轉移與加強區域分工
合作結合起來,創新合作方式,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機制,調
動承接方與轉移方兩個積極性,注重區域內科學布局、有序
5
承接,促進與長三角良性競爭、互利共贏。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承接產業轉移與促進可持續發
展結合起來,既緊緊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產業承接,集
聚生產要素,促進經濟發展,又注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節
約集約利用資源,嚴禁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排放的落
后生產能力轉入,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第二節 戰略定位
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長三角,連接中西部,積極
承接產業轉移,不斷探索科學發展新途徑,努力構建區域分
工合作、互動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長三角拓展發展空間的
優選區,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的戰略支點,引領中部地區崛
起的重要增長極。
合作發展的先行區。創新合作機制,深化與長三角分工
合作,在設施對接、園區共建、信息互通等方面率先突破,
在利益分配機制等方面先行探索,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資源優
化配置,加快與長三角一體化步伐,把示范區建成長三角產
業拓展優選區,形成與長三角地區優勢互補、分工合理、共
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科學發展的試驗區。探索產業承接與自主創新統籌發展
新思路,推進承接產業創新提升,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提高
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探索區域聯動發展新機制,強化與
長三角分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探索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新
途徑,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探索
城鄉統籌發展新模式,縮小發展差距,推進城鄉一體化。探
索體制改革新舉措,強化政策支持,促進產業有序轉移。
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加快產業集聚,加速規模
擴張,推進結構升級,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
發展水平和帶動能力,使皖江城市帶成為承接東部、輻射中
西部的重要平臺,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重要引擎,促進
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
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積極承接產
業轉移,進一步做大做強優勢產業,著力培育高技術產業,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壯大一批規
模和水平居全國前列的產業集群,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
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和世界知名品牌。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 2015 年,示范區經濟總量大幅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
優化,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生態環境更加良好,人民生
活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在帶動安徽發展、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發揮更大作用。
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地區生產總值比2008 年翻一番以
上,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科技進步對經濟
增長的貢獻率顯著提高。城鎮化率達到55%。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農業基礎地位
穩固,非農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汽車、鋼鐵、有色、機械
設備、化工、建材、家電、農產品加工八大優勢產業在全國
的地位進一步提升,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現代服務業體系
日趨完善。
開放合作不斷加強。區域合作機制進一步健全,全方位
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基礎設施、市場體系、體制機制等
與長三角全面對接,形成一批特色化、集約化發展的產業開
發園區,外來投資、外貿進出口質量和水平穩步提高。
公共服務日趨完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
業加快發展,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基本養老等社會保障體
系基本形成,就業更加充分,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
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人居環境更加良好。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高,生態環境
保持良好,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單
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穩步下降,工業企業污染物穩定達標排
放率達到100%。巢湖整體水質得到改善,長江干流水質穩定
在Ⅱ—Ⅲ類,出境斷面水質保持現有水平。
到 2020 年,示范區整體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以先進制造
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主導產業核心
競爭力明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居于全國前列,生態環境優
美,社會文明和諧,人民生活富裕,與長三角分工合作、優
勢互補、一體化發展,成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