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大工程
圍繞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重點,認真落實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各項政策,強化政府對公共產品的供給與服務,組織實施好一批重大工程,建設我國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發展平臺。
(一)農村沼氣工程
1.農村戶用沼氣工程
以農戶為基本單元,到2010年,全國新建農村戶用沼氣1800萬戶,戶用沼氣總數達到4000萬戶。
2.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大中型沼氣工程
以“一池三建”為基本建設單元,建設沼氣發酵池、原料預處理、沼氣利用和沼肥利用設施。到2010年,新建大中型沼氣工程4000處,使全國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大中型沼氣工程總數達到4700處。
(二)生物質能科技支撐工程
1.農業生物質工程中心建設
依托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農業生物質工程技術研發、中試、集成等任務,重點建設功能實驗室、中試轉化基地等,搭建產業化促進平臺,推進農業生物質能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產業化。
2.區域技術創新中心建設
以科研教學單位為依托,加強能源作物的品種選育,以秸稈能源化利用和沼氣開發利用技術為重點,建設一批農業生物質能區域技術創新中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區域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3.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
以現有基層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為載體,加強服務設施與手段建設,完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
(三)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工程
重點在東北糧食主產區、黃淮海糧食主產區和長江中下游糧食主產區建設村鎮級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示范點400處和秸稈集中供氣站1000處,加強分散的秸稈資源收集機械化和預處理工程技術、裝備及機械化工藝體系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推廣普及適合大田農作物秸稈收集和預處理要求的機械化工藝和設備,建立健全原料儲運系統、銷售與配送系統等,完善加工設備與設施,同步開發推廣配套爐具,為農戶提供炊事燃料及取暖用能,提高資源轉換效率。
(四)能源作物品種選育和種植示范基地建設工程
1.能源作物品種選育基地
重點在海南、廣西、廣東、河北和湖北等省區,依托現有科研機構,結合發展能源作物產業化,建設一批能源作物良種選育基地。根據不同區域土地資源、氣候和病蟲害等特點,對農作物原原種、原種進行研究開發,引進優良品種,運用現代生物工程和基因技術,進行品種試驗及良種選育,培育高產優質能源作物新品種。此外,開展新型能源作物的篩選工作。
2.能源作物種植示范基地
在能源作物優勢區域,按照不與糧爭地的原則,利用鹽堿地等未利用土地和冬閑田,發展機械化作業,建設一批甜高梁、薯類、甘蔗、油菜等液體燃料原料基地,主要進行土壤改良,水利、田間道路等設施建設,開展能源作物高效栽培種植示范,并通過“公司+基地”等形式促進基地的標準化、規模化生產。
3.能源作物生產加工一體化示范項目
依托新疆、黑龍江、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墾區,利用甜高粱、木薯或甘蔗等非糧能源作物,建設能源作物生產加工一體化示范項目;在能夠提供生物柴油原料的地區建設一批能源作物生產加工一體化示范項目。能源作物生產加工一體化示范項目,主要包括能源作物種植基地、原料收集和儲運體系建設,生產設備和設施完善等內容。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成立以農業部領導為組長的農業部生物質能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成員由農業部內有關司局領導和專家組成,負責統籌規劃,研究制定產業發展重大政策,審議重大行動方案,加強宏觀指導。明確各成員單位職責,形成分工合理、密切配合、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創新工作機制,整合現有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各種要素和資源,充分調動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廣大農民群眾、社會企業等方面的積極性,共同推進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
(二)開展調查研究,做好資源評價
摸清資源狀況是發展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的前提條件。盡快制定農業生物質能資源評價技術規范,提出農業生物質能資源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深入開展能源作物普查工作,摸清主要能源作物品種的性能、適宜的邊際性土地等資源數量、區域分布現狀,科學制訂能源作物的種植規劃。在種植基礎好、資源潛力大的地區,規劃建設一批能源作物種植基地,為生物燃料示范建設和規模化發展提供可靠的原料供應基礎。在摸清全國畜禽養殖數量、分布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對畜禽糞便的可獲得性及未來供應潛力等進行評價。同時,指導各地編制完成農業生物質能資源評價報告,并組織完成全國農業生物質能資源評價報告。
(三)健全促進農業生物質能發展的法規政策體系
根據《可再生能源法》,研究制定支持農業生物質能發展的配套法規和政策措施,出臺財政補貼、投資政策、稅收優惠、用戶補助等經濟激勵政策。加大對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的補貼力度,對從事生物質能技術研發和設備制造等企業給予所得稅優惠。對使用生物質氣化、固化成型燃料爐具的農戶給予一次性補貼。加大對種植能源作物土地開發和整理的投入力度,對開發低質土地種植能源作物的農戶給予補貼。建立健全產品收購流通體系和市場準入制度,將以甘蔗、甜高粱、木薯、甘薯等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納入現有的油品銷售體系。此外,盡快完善農業生物質能標準體系,并組織做好標準宣貫工作。
(四)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引導多種經濟主體的參與
探索構建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社會參與、多方投入的農業生物質能產業建設機制,拓寬農業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融資渠道。設立農業生物質能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技術進步、人才培養、產業體系建設和新技術示范項目的建設。各級地方政府要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和有關政策的要求,結合本地區實際,安排必要的財政資金支持農業生物質能發展。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調動企業自籌資金投入農業生物質能建設的主動性。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積極爭取金融部門、國際組織等的資金支持,廣泛吸引社會、個人和外資的投入。
(五)加速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開發、示范和推廣應用
加大對生物質能基礎性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技術開發步伐,改變部分生物質能轉換技術落后的現狀,力爭在未來全球性生物質能多項技術競爭中占領制高點。重點是針對秸稈固化模具磨損快、氣化焦油含量高,以及能源作物優良品種繁育、產品儲存和運輸等方面的問題,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加強科技攻關,在農作物秸稈高能效低能耗轉化、纖維素生產燃料乙醇、轉基因技術提供生物質原料等方面開展研究,爭取在新品種、新原料、新工藝、新設備等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研發、示范推廣和產業服務體系。同時,加快成果轉化,作好試點示范工作,爭取在資源優勢明顯、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區,先期啟動一批生物質固化成型和氣化燃料、能源作物品種選育和栽培種植、規模化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并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穩步推進農業生物質能產業的健康發展。
(六)建設和完善服務保障體系
整合資源,完善技術和產業服務體系,全面提升農業生物質能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服務水平。積極探索沼氣技術推廣服務機制,爭取國家資金傾斜,引導形成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在農戶建設、管理和使用過程中提供全面的服務,確保農村沼氣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針對農作物秸稈分布廣、收集運輸難等問題,建立農作物秸稈收集配送等產業服務體系。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能源作物種植、農作物秸稈收集與預處理等專業合作組織,建立生物質原料生產與物流體系。
(七)開展教育、宣傳和培訓工作
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紙、雜志等多種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加快農業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重要意義,宣傳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業生物質能開發利用的良好氛圍。重點抓好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建立生物質能技術培訓基地,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技術培訓,對從事農業生物質能利用的技術工種實行職業準入和持證上崗制度,并引導各地全面開展農業生物質能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