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發展重點和產業布局
根據上述發展思路和基本原則,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生物質能產業要按照大力發展農村沼氣,積極發展農作物秸稈固化成型和氣化燃料,適度發展能源作物的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地確定發展重點和產業布局,力爭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一)發展重點
1.農村沼氣
——農村戶用沼氣的基本建設單元為“一池三改”,包括戶用沼氣池和改圈、改廁、改廚。“一池三改”同步規劃,同步施工。沼氣池的建設容積為6~10立方米,重點發展“常規水壓”、“曲流布料”、“強回流”、“旋流布料”等國家標準規定的池型,每種池型均要實現自動進料,并應配備自動或半自動的出料裝置。改造的廁所與圈舍一體建設,地面硬化,與沼氣池相連。北方地區建設太陽能暖圈等保溫設施。廚房內安裝沼氣灶具、沼氣調控凈化器、輸氣管道等,實現灶臺和地面硬化。同時,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經濟條件和農業產業結構,將農村戶用沼氣建設與農業生產發展有機結合,因地制宜推廣“四位一體”和“豬沼果”等能源生態模式。
——規?;B殖場、養殖小區沼氣工程按照發展循環農業的理念,將養殖業、沼氣工程和周邊的農田、魚塘等統一籌劃,在為畜禽場或周圍居民提供清潔燃料的同時,開展沼液、沼渣綜合利用,發展生態農業,帶動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實現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和環境治理雙重目標。對一些周邊既無一定規模的農田,又無閑暇空地可供建造魚塘和水生植物塘的畜禽養殖場,畜禽廢水在經厭氧消化處理后,再經過適當的好氧處理,如曝氣、生化處理等,實現達標排放。
2.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
(1)秸稈固化成型燃料
秸稈固化成型燃料既可作為農村居民的炊事和取暖燃料,也可作為城市分散供熱的燃料。近期重點:一是加大科研開發力度,盡快突破成型機具、爐具等方面的技術瓶頸。二是積極開展試點示范,合理確定生產半徑,探索秸稈收集、儲運和預處理模式,著力解決秸稈的分散性、周期性供應與生產的集中性、周年性之間的矛盾,取得經驗后在全國逐步推廣。
(2)秸稈氣化燃料
秸稈氣化集中供氣站以村為單元,系統規模為數十戶至數百戶,設置氣化站,敷設管網,通過管網輸送和分配生物質燃氣到農戶家中。近期重點:一是繼續擴大秸稈氣化示范范圍,完善秸稈生產沼氣技術。二是加強和規范秸稈氣化站的運行管理。三是解決秸稈氣化燃料焦油含量高的問題,提高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3. 能源作物
根據國內現有土地資源和農業生產的特點,結合生態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合理利用鹽堿地、荒地和冬閑田等未利用或利用不充分的土地資源,適度種植甘蔗、甜高粱、薯類、油菜等能源作物。近期重點:一是科學制定單品種發展規劃,建設能源作物專用良種的引進、選育基地,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加強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的集成創新。二是積極推進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不斷提高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大力發展收獲機械化作業,加強病蟲害防控,推進標準化生產。三是開展燃料乙醇綜合產加銷一體化示范,積極探索“公司+協會”、“公司+基地+農戶”等多種形式的產業化生產模式,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綜合利用水平。
(二)產業布局
1.農村沼氣
(1)戶用沼氣
按照重點安排適宜發展沼氣的退耕還林還草地區、糧食主產區、水庫庫區,同時兼顧畜牧業主產區、南水北調沿線等重點水源保護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以及血吸蟲病、地氟病疫區的原則,把全國劃分為東部、中部和東北、西部三個大區。到2010年,新增農村戶用沼氣1800萬戶,總數達到4000萬戶左右。
——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等8個?。ㄊ校?。到2010年底該區域農村戶用沼氣總數達到389萬戶,占總農戶數的5.91%,占適宜農戶的15.85%。
——中部和東北地區包括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等11個省。到2010年底該區域農村戶用沼氣總數達到1590萬戶,占總農戶數的16.82%,占適宜農戶的27.17%。
——西部地區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12個?。▍^、市)和“三州八縣”(湖北省恩施州、湖南省湘西州、吉林省延邊州和原海南黎族苗族州的8個縣)。到2010年底該區域農村戶用沼氣總數達到2021萬戶,占總農戶數的26.71%,占適宜農戶的36.12%。
(2)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沼氣工程
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內陸大中城市郊區為發展重點,優先發展“菜籃子”基地,太湖、巢湖、滇池,淮河、海河、遼河,長江三峽庫區,南水北調工程沿線 “三湖三河一庫一線”等重點水域周邊地區。到2010年,新建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沼氣工程4000處。
——東部地區。到2010年,新建規?;B殖場、養殖小區沼氣工程2050處。
——中部和東北地區。到2010年,新建規?;B殖場、養殖小區沼氣工程1560處。
——西部地區。到2010年,新建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沼氣工程390處。
2.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
近期重點在東北糧食主產區、黃淮海糧食主產區和長江中下游糧食主產區開展試點示范,到2010年,建立400處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示范點和1000處秸稈集中供氣站。
(1)東北糧食主產區
主要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四盟。該區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雨熱同季,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水稻、豆類、高粱、谷子等,農作物秸稈產量約占全國的1/6左右。
本區域重點開展以玉米秸稈和玉米芯等農產品加工業副產品為主要原料的村鎮級固化成型燃料試點示范和秸稈集中供氣站,同時,積極開發炊事灶具和取暖等配套設備,到2010年建立示范點150處,年產固化成型燃料45萬噸,建成秸稈集中供氣站300處,年產秸稈氣1.1億立方米。
(2)黃淮海糧食主產區
主要包括河北、河南、山東三省和安徽、江蘇二省的淮河流域部分。該區域地勢平坦,多為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力較高,加之光熱資源充足,雨熱同季,光熱水土資源匹配較好,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其次是玉米和稻谷,農作物秸稈產量約占全國的1/3左右。
本區域重點建設以小麥、玉米秸稈和玉米芯、稻殼等農產品加工業副產品為主要原料的村鎮級固化成型燃料技術示范點和秸稈集中供氣站,配套開發炊事灶具和取暖設備,到2010年建立示范點150處,年產固化成型燃料約45萬噸,建成秸稈集中供氣站300處,年產秸稈氣1.1萬立方米。
(3)長江中下游糧食主產區
主要包括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和江蘇、安徽兩省的長江流域部分。該區域地勢低平,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濕潤,雨量豐富,歷來是我國主要的商品糧產銷基地,主要糧食作物為稻谷,農作物秸稈產量約占全國的35%。
本區域重點建設以稻谷秸稈和稻殼等農產品加工業副產品為燃料的村鎮級固化成型燃料示范點和秸稈集中供氣站,配套開發炊事灶具,到2010年建立示范點100處,年產固化成型燃料約10萬噸,建成秸稈集中供氣站400處,年產秸稈氣1.45萬立方米。
3.能源作物
按照各類能源作物的生物特性,結合各地發展空間,提出甘蔗、甜高梁、木薯、甘薯、油菜等能源作物的發展布局。
(1)甘蔗
“十一五”期間,重點在廣西、廣東、云南、海南、福建等南方5省區的宜蔗地區加大糖能兼用甘蔗良種的推廣應用力度,加強產業化生產基地建設,走能糖聯產的道路,在不影響糖產量的前提下為燃料乙醇提供必需的原料。
(2)甜高粱
“十一五”期間,重點在黑龍江、山東、內蒙古、新疆、河北等地利用鹽堿地等邊際土地,開發推廣甜高粱系列品種和先進適用栽培技術。
(3)木薯
“十一五”期間,重點在廣西、廣東、海南、福建、云南等5省區抓緊引進培育適宜加工乙醇的優質良種,改進栽培技術,將單位畝產量由現有的1.3噸左右提高到3~4噸。
(4)甘薯
“十一五”期間,重點在廣西、重慶、四川等地擴大甘薯種植面積,不斷拉長企業加工轉化期。
(5)油菜
“十一五”期間,重點在長江流域的四川、貴州、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等地利用冬閑地,適當擴大油菜種植面積,同時發展高蓄能油菜品種,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