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國糧食發展的戰略布局
根據我國糧食生產資源稟賦特點、生產基礎條件、糧食增產潛力等因素,科學合理布局糧食生產能力,是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保證。按照糧食比較優勢、現有資源條件和生產水平、商品糧供給能力,以及在我國糧食安全戰略中的功能與作用,以縣域為基本單元,將全國糧食生產區域劃分為優勢主產區、潛力提升區、穩固發展區、戰略儲備區四個功能區,并確定相應的功能定位、主攻方向和建設目標。
(一)優勢主產區
1.劃分標準:入選縣(場)的糧食可交易量2億斤以上,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不少于50%;糧食播種面積不少于20萬畝,糧食畝產不低于700斤。
2.區域范圍:主要覆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確定的水稻、小麥、玉米、大豆4大糧食作物9個優勢區域,以及優勢區域以外的大多數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場)。
3.現實條件:糧食生產的區位優勢明顯,耕地、水、氣候等資源環境條件優越,農田基礎設施具備一定條件,農民科學種田的技術基礎較好,機械化生產水平相對較高,糧食生產基礎較強,一直是我國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現實糧食播種面積7.8億畝,產量占我國總產量的58%左右,商品量占全國的比重約78%。
4.功能定位:保證國家的基本需要。建設優質穩產高效的商品糧、專用糧和飼料糧基地,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持續穩定增長,鞏固并提升商品糧源的核心地位。
5.主攻方向:以發展現代糧食生產,提升產業檔次和水平為主攻方向。加大耕地與水資源保護力度,進一步強化生產條件建設,優化品種、品質結構,加速科技創新,著力推進規模化、機械化、產業化、標準化和服務社會化進程。
6.建設目標:重點抓好以黑龍江三江平原為核心的東北粳稻優勢區、長江流域優質水稻、黃淮海優質小麥、東北和黃淮海優質玉米和大豆產業帶建設,以此帶動全區確保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8億畝左右。不斷提高耕地質量,更新改造農田水利灌溉設施,達到旱澇保收水平;糧食平均單產力爭由現有的762斤提高到780斤左右,綜合生產能力力爭達到6000億斤以上。
(二)潛力提升區
1.劃分標準:入選縣(場)的糧食可交易量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不少于40%;糧食播種面積不少于15萬畝,糧食畝產不低于500斤。
2.區域范圍:覆蓋部分國家級商品糧基地縣(場),以及大多數省級商品糧基地縣(場)。
3.現實條件:糧食生產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自然資源環境條件與經濟技術生產基礎較好,但存在一些制約因素,糧食單產尚處于中等水平,經過基礎設施改造,農田綜合治理,近中期內可以較大幅度提高單產的縣(場)。現實糧食播種面積近2.5億畝,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6%,商品量約占18%,與優勢主產區共同構成我國主要商品糧源基地。
4.功能定位:以區內調劑為主,補充優勢主產區跨區平衡不足的商品量。中低產田比重較大,具備一定挖掘潛力條件,部分縣(場)通過充分開發、條件建設,具備提升為優勢主產區的可能。
5.主攻方向:以易于開發、有增產潛力的縣(場)為重點,堅持改造中低產田、提高單產的主攻方向,完善耕地基礎設施,加大耕地質量建設力度,提高農田建設標準和綜合產出能力;圍繞提高單產,加快品種改良,提高病蟲害防控和農機裝備現代化水平。
6.建設目標: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2.5億畝左右,強化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建設,大力改造中低產田,完善糧食生產支撐體系的能力建設,力爭平均單產由現有的不足680斤提高到700斤左右,綜合生產能力力爭達到1700億斤以上。
(三)穩固發展區
1.劃分標準:入選縣(場)具備商品糧生產能力,糧食可交易量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少于40%;糧食播種面積少于15萬畝,糧食畝產低于500斤。
2.區域范圍:覆蓋優勢主產區和潛力提升區以外具備糧食生產能力的所有縣(場),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郊區、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西部生態建設區等。
3.現實條件:當前糧食生產已經達到一定水平,但因社會經濟自然等因素制約,未來擴大規模、開發潛力有限。現實糧食播種面積約5億畝,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6%,商品量約占4%。
4.功能定位:確保現有糧食生產能力不下降,有條件地區可以適度開發。
5.主攻方向:嚴格保護現有耕地資源,保持農田水利設施的有效運轉,加強優質糧食品種的推廣,穩步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及規范化生產水平。
6.建設目標: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5億畝左右,糧食平均單產保持在現有的543斤水平不降低,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2700億斤左右。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著重加強糧食儲備及市場條件建設,西部地區注重推廣旱作節水技術,逐步改造現有生產條件。
(四)戰略儲備區
我國糧食生產后備耕地資源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和黑龍江的部分地區,可用于開發的面積約1億畝。由于水資源短缺和生態脆弱,目前暫不宜開發,可作為戰略儲備,在確保生態環境不惡化的前提下,做好應急開發的基礎工作。近期優先謀劃新疆戰略儲備區的建設。
1.區域范圍:主要分布在伊犁河流域、額爾齊斯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可開發具有水源保障的后備耕地資源3000萬畝,潛在糧食生產能力200億斤以上。
2.開發條件:區內具備糧食生產的自然資源與經濟技術條件,需通過節水工程、增水工程、調水工程等措施,重點開發伊犁河、額爾齊斯河和塔里木河的水源工程,擴大節水灌溉面積,收復棄耕地,開發后備資源。
3.主攻方向: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積極籌劃重大水利工程以及糧食生產配套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抗逆品種培育和旱作節水技術的研發與儲備,為適時開發創造條件。同時,堅持抓好區內現有棉田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耕地綜合生產能力,做好應急轉產的基礎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