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張曙光在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的論壇上發表了對我國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的看法。
張曙光表示,從1月份的數據來看,經濟運行有整體回穩的傾向,但整體經濟結構有待改善,4萬億保增長投資的結構有待調整。同時,他表示,針對目前貸款激增的狀況,二季度仍然不宜降息。
對經濟現狀不要過于樂觀
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了5.1%,而第三產業的增加值卻大幅增長了7.3%。張曙光認為,中國現在的經濟結構必須要改善。他分析指出,首先,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需求來看,投資對GDP增長的貢獻是消費的兩倍多,這說明4萬億保增長的投資結構仍有調整空間。其次,目前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和制造業上,而服務業只有物流業進入振興規劃,經濟結構仍有待進一步改善。綜合考慮外部金融危機和內部結構問題,他預期未來第二季度經濟走勢還很不確定,并提醒對經濟現狀不要過于樂觀。
應提升貸款結構和質量
此外,針對1月份信貸投放量增長的狀況,張曙光表示了擔憂。首先從數量來看,1月份M2增長25.5%,而貸款增加了4.58萬億元,幾乎達到了5萬億元這一全年目標,是去年一季度的3倍。“按照現在的速度,全年信貸增速會超過8萬億元。”張曙光預期。日前,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也表示,5萬億元不是今年信貸額度的上限。金融危機的沖擊,使得經濟波動幅度有所放大,這種特殊的情況值得引起高度的關注。
從貨幣投放的結構和流向來看,一季度票據融資增長得非常快,其增長速度超過了貸款增長速度。“從目前來看,票據融資有兩個流向,一是流向大企業,主要為國有銀行;二是流向貨幣市場和股票市場,而非實體經濟。”張曙光分析,這種流向降低了商業銀行資產的質量:大型企業利用有利的條件低價大量進行票據融資,使得銀行間利率降低,拿到票據的大企業就有可能進行高風險投資,進而把風險轉嫁給銀行。銀行利率下降,使大企業有更大的空間進行套利,最后銀行貸款質量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在目前新增貸款如此之多的情況下,張曙光認為,第二季度不宜降低利率。一方面,利率過低、資金過于便宜,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同時也會使貨幣政策失效;另一方面,要考慮貨幣政策的時滯問題,考慮現在大量擴張給以后帶來的影響,有可能埋下未來通貨膨脹的禍根。因此,在貨幣政策的擴張上應該穩重,與其增加貸款和貨幣的數量,不如提升貸款的結構和質量,對經濟狀況更有好處。(記者賈肖明楊小亮 實習生黃倩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