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調整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持不同觀點的人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陣營。工薪階層個人所得稅負擔有多重?調整“起征點”工薪階層受益有多大?綜合稅制改革離我們還有多遠?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再調起征點作用有限
贊同個稅起征點上調的多為工薪一族,認為上調個稅起征點可以進一步減輕稅負,讓他們的“錢袋子”鼓一點,花起錢來也多一分底氣。
小徐在北京一家網站上班,剛工作10個月。小徐的月薪在4000元左右,每月繳稅145元,加上其他減扣項目,到手工資3500元左右。“每月房租1200元,吃飯得1000元左右,加上和朋友出去玩和買衣服的花銷,每個月沒剩什么錢。”小徐說,繳納100多元個人所得稅,對她平時的生活影響不大,但如果能夠減稅她當然贊成。
邱先生一直在外企工作,是月薪過萬的白領。他對個稅的感受則與小徐截然不同。現在的工資扣除公積金和養老金后有12000多元,需交個稅1800多元。每月領到手里的收入有1萬元,但每月還房貸近6000元,剩下的自己可以隨意支配的錢并不多。“我們這群人收入相對高點,但是生活壓力也大,上有老、下有小,還要買車、供房子,家庭負擔實在不輕。”邱先生表示,每月1800多元的個稅差不多占到他收入的1/6,確實有點重。
面對工薪納稅人的呼聲,專家們則出人意料地持反對觀點。認為單純上調起征點,中低工薪階層減負并不明顯,相對而言高收入階層更受益。
專家給出的理由,也相當具有說服力:近年來個稅起征點經過兩次調整后,從原來的800元提高到了2000元,工薪階層納稅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從60%降至30%以下,納稅人數減少一半,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稅收負擔明顯減輕。目前,我國一半以上居民的月工薪收入還沒有達到現行的2000元起征點,如果再次提高個稅起征點,很多低收入群體根本享受不到實惠,政策的普惠程度遠遠不及前兩次。這樣一來,提高起征點,高收入者受益遠遠大于低收入者;工資水平較高的東部地區受益大于西部地區,個人所得稅調節收入差距的作用將被弱化,甚至產生逆向調節,顯然與政策初衷相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