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農村改革的新起點: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與城鄉一體化”國際論壇上的演講
趙殿國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農村社會保險司司長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女士們,先生們,非常感謝遲院長邀請我參加今天的研討會。
今天這個主題非常重要,我認為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必須有以下四點。
第一,必須要轉變政府職能,如果我們政府的職能沒有實現由經濟建設型轉向公共服務型的話,政府不可能有很多的精力用于公共服務方面。而且,挪威經驗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健全的社會保障體制可以使人人都有安全感,全民的社會福利實際上對挪威的經濟建設是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二,公共服務必須建立在公共財政的基礎上。我們現在公共財政的支出結構很不合理,公共財政還沒有基本的建立起來。這樣就不可能有很多的資金投入公共服務方面。
第三,公共服務必須要向農村傾斜。如果農村還是缺少基本公共服務的話,城鄉的差距會越來越大。人們通常說,我們城市已經建設得像歐洲一樣,我們的農村還像非洲一樣。但是近幾年我去歐洲考察,實際上我們的城市建設在公共基礎設施方面,如機場、公路遠遠超過歐洲,但我們農村發展差距越來越大,所以基本公共服務要向農村傾斜。
第四,基本公共服務必須要有制度保障,特別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應該說我們這幾年社會保障制度有了長足的發展。首先醫療保險制度已經基本覆蓋城鄉居民,最近試點的城市居民的醫療保險制度已經有了80%的覆蓋率,有望近兩年建立全覆蓋,醫療保險應該說全民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經覆蓋全民了,城鄉居民都能夠享受到。現在制度缺位主要在養老保險。養老保險現在的缺位有幾個群體,最主要的群體是農村群體,城市居民也沒有養老保障制度,比較完善的是城市職工的養老保障制度。這個缺失需要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
我個人認為,目前逐步在農村建立社會養老制度的條件已經具備。
首先黨中央有明確的要求,06年“一號文件”中央就指出要建立與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十七大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鼓勵各地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要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我認為中央的決定指明了建立這項制度的方向和目標,特別是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農村人口要實現包括人人老有所養的五有目標。
第二,農民有迫切的需求。隨著農村人口的老齡化、空巢化、小型化,農民的養老問題,老年護理問題成為農村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引起家庭的不和,引起鄰里的糾紛,很多反映在養老問題。此外,農民的貧困化程度在逐步的加劇,有數字統計,貧困發生率要高于城鎮人口3倍之多。剛才遲院長說出一個數據,城鄉收入差距在逐步擴大。從養老保險這個層面上講,城鄉的老人差別更大,城鎮企業職工連續6年調整幅度都在80—100之間,調整的一次幅度就可以提供農民一個人的養老金。中央財政對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補貼將近1000億,對農民養老保險中央財政一分錢都沒有,這個差距是非常大。農民養老是一個非常迫切的問題。
第三,現在各界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在農民養老的問題長期有兩種不同的觀念,其中一個非常突出的,在一個時期內占主導地位的就是土地是農民的社會保障,這個問題近期一兩年說法越來越少。我曾經發表一篇文章,沒有哪個國家把土地作為社會保障,作為現代意義的社會保障產生于大工業時期,主要的目標和任務是當人們喪失勞動能力,失去就業崗位的時候,國家以一個制度安排來幫助他保證他的基本生活。如果土地是農民的社會保障,幾千年之前就有了,幾千年之后農民還有土地,農民的社會保障也不需要建立。所以觀念還是有偏差。農村現在發展到應該建立養老保險制度的階段,沒有哪一方面說不應該,輪也應該輪到農民。
第四,工作有一定的基礎。目前已經有五千多萬農民參保,一千多個縣在不同程度的開展,有些地方建立了比較健全的工作網絡,對今后工作創新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
第五,試點有豐富的經驗。我們現在有300多個縣(市)開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試點。所謂新型就是有財政補貼,這次十七屆三中全會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財政補貼,三方籌資機制。過去的養老保險,財政補貼不到位,集體補助也多未落實,這項制度就變成了個人儲蓄,個人積累,所以沒有吸引力。我們這項新的改革的創新,實際上就是財政對養老保險制度的投入。這300個縣(市)試點為我們建立全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已經提供了很好的經驗。
第六,現在的財力應該是有保障的。現在我們財力快速增長,用增量可以解決農民的養老保險。現在60歲以上的人口1.5億人,大概有1億人口在農村,一個月60塊錢的基本養老金,一個人一年是720元,全國就是720億,相當于中央給企業職工財政補貼的72%,相當于中央財政08年支出的2%,用2%的財力就可以建立起低水平的人人都有享有的農民養老保險。
這六個方面體現了條件基本具備。因此,當前要加快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首先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要轉變觀念,要增加投入。現在正在進行解放思想大討論,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我認為最好應該體現在公共服務方面,體現在健全社會保障。我認為轉變觀念也同等重要。
第二,制度要有創新。新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制度模式要創新,我們老的農村養老保險“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建立個人帳戶”,是符合農民需要的,但是保障水平低,不能享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所以我們設想,新的制度是基礎養老金加個人帳戶,基礎養老金能夠保障農民一個最基本的養老水平,同時可以根據經濟發展的程度不斷的進行調整和提高。二是,在籌資模式上要有創新,十七屆三中全會已經說得很清楚,由過去以個人繳費為主改變為個人繳費、有條件的集體盡義務補貼、財政補貼,財政要有足夠的投入。我上次舉了一個波蘭的例子,波蘭用5%的中央財政的支出解決占17%的農業人口的養老保險問題。5%的中央財政支出解決17%的養老保險,我們國家只要拿出2%就可以解決幾億農民的養老保險問題。三是,工作方式上要有創新,就是政府主導和農民自愿相結合。任何一件農村的好事,都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用行政的強迫命令的辦法來解決。政府組織宣傳,利益導向來引導農民積極的參與。新的養老保險制度,我們起草的指導意見已經反復征求了意見,征求了各個部門的意見也征求了各個省市自治區的意見,近期有望報國務院。
最后,對今后工作的設想。
一是,指導意見經過國務院審批以后,爭取明年啟動全國農村養老保險的試點,試點面不應該少于10%。十七大對我們要求時間非常緊,2020年之前要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而社會保障制度的重點能夠覆蓋城鄉居民的保障制度就是三項,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最低收入保障。到了2020年只有12年了,要在幾億農民中間建立這項制度,任務是非常緊迫的,我們設想明年能夠啟動10%;本屆政府內即2012年爭取覆蓋60%的含農業人口的縣市區;到下屆政府,即到2017年爭取制度全覆蓋,參保人口達到80%;到2020年制度基本全覆蓋,老年人口參加養老保險全覆蓋,真正達到農村人人老有所養的目標。
謝謝大家!(中國改革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