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順差過大是當前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突出問題。造成貿易順差持續大規模增長的原因,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長期因素。
2007年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快速增長,貿易結構有所改善,一般貿易增速繼續快于加工貿易,民營企業出口有所擴大,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與主要伙伴貿易增勢良好。但是,外貿發展也存在一定問題,其中外貿順差急劇擴大已成為當前影響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因素。外貿順差增長過快,是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這不僅加劇了貿易摩擦,而且還加大了國內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所以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為抑制外貿順差、促進貿易平衡,除近期國家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外,還可以考慮進一步普遍下調所有出口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改變對外貿易政策取向,限制加工貿易及低附加值產品出口,擴大進口規模,適當增加消費品進口;完善國內要素價格體系建設;適當提高人民幣實際匯率水平等。由此,下半年外貿政策仍將以控制順差,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外貿結構為主。預計全年貿易順差規模將達到2750億美元。
2007年上半年我國貿易順差達到1125億美元,同比增長83%,增幅比去年全年水平高9個百分點。截至今年6月,我國已經連續38個月實現貿易順差。
上半年形成我國貿易順差有四大特點:首先,上半年貿易順差與進口和出口增長不同步有關。相對于出口而言,上半年進口增速有所放緩,1-6月,我國外貿出口增長27.6%,進口增長18.2%,出口增速超過進口9.4個百分點,而去年同期兩者只差3.9個百分點。
其次,加工貿易仍為貿易順差主要來源。2007年1-6月,我國一般貿易順差有所增加,達到503.6億美元,但是大部分貿易順差仍然來自于加工貿易。上半年加工貿易形成的貿易順差達到1105億美元,占貿易順差總額的98%以上。
再次,外資企業順差占比較高。我國近年來吸納外國直接投資規模較大,大部分外資企業以加工貿易形式投入到了制造業中,這一部分順差帶有相當大的剛性。1-6月,外資企業形成貿易順差額為577.1億美元,占貿易順差總額的51%。
最后,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是我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地。1-6月,我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為688.5億美元,對歐盟的貿易順差為574.1億美元。
八大內外因素影響外貿順差快速增長
從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貿易順差快速擴大的諸多原因分析,既有短期的影響因素,也有長期的影響因素。
從短期因素來看,這主要包括:出口退稅以及進出口關稅稅率頻繁調整導致企業突擊出口、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幅度較小對抑制貿易順差效果不明顯、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格水平上升增加了貿易順差。這三大因素導致了上半年我國貿易順差快速增長。
第一,出口退稅以及進出口關稅稅率頻繁調整,導致企業突擊出口。從2006年開始,國家加大了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力度,今年又頻繁地出臺了相關調整措施。例如,2007年4月15日調整并取消了部分鋼鐵產品的出口退稅、5月20日對83種鋼鐵產品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6月1日調整了部分商品進出口關稅稅率、7月1日又調整了近1/3海關進出口產品的出口退稅政策。
隨著這些政策的出臺,為了規避出口關稅調整、出口退稅降低和許可證管理等政策風險,許多出口企業在今年上半年提前搶單出口或突擊出口,致使今年上半年我國的出口規模增大和速度加快。
今年以來,在每一次政策調整前,我國的出口規模與增速都會呈現一定程度的波動特征,而且出口增速也一直在高位運行(除3月份以外)。
從具體產品來看,鋼鐵、紡織類商品搶單出口的現象更加明顯。其中,鋼鐵行業是國家今年外貿稅收政策調整的重點產業之一。由于今年上半年政策調整的力度較大,許多企業為減少損失,都采取了提前出口的應對措施,由此導致了今年1-6月我國的鋼鐵產品出口增速達到136.4%。
目前,國內一些紡織產品的出口獲利空間很小,減少出口退稅將導致這些紡織品出口企業“無利可圖”。于是,紡織品出口企業紛紛趕在政策調整前突擊出口。今年1-6月,生絲產品的出口增速達到73.3%,服裝類產品的出口增速達到21.7%。
此外,化工類產品、礦產品和有色金屬加工產品等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著提前出口的現象。由于目前國家正在加大力度來扭轉經濟增長方式,限制“兩高一資”類產品的生產與出口,導致了今年上半年進出口稅收政策的頻繁調整。一方面,這增強了出口企業對于相關政策繼續出臺的預期,并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大出口;另一方面,由于進口關稅降低、匯率升高等預期的增強,一些進口企業對某些商品的進口采取觀望態度,推遲或減少即期進口數量。
第二,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幅度較小,對抑制貿易順差效果不明顯。自2005年7月匯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但是,如果考察人民幣的名義匯率與實際匯率升值的情況可以發現,人民幣的實際匯率升值幅度很小,還不足以對外貿順差的持續增長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
2007年1-7月,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幅度約為3%,但實際匯率即人民幣對一攬子貨幣的升值幅度僅為1%左右。其中,人民幣相對于歐元、加元、澳元等主要貨幣實際上是在貶值。
由于人民幣的實際匯率升值幅度較低,不足以抑制我國當前的出口快速增長,對于貿易順差擴大的影響作用也十分有限。
而且,自匯率改革以后,國際上一直看好人民幣升值的潛力,加之近期我國資本市場異?;鸨?,引發眾多國際游資涌入,導致了近年來我國在資本項目下順差有所增加。
此外,由于國際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依然較為旺盛,人民幣升值后出口企業要求提高產品價格,并獲得進口方的同意,這一因素也導致了我國出口產品的總體價格在上升,并對我國貿易順差的擴大也有一定影響。
第三,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格水平上升,增加了貿易順差。今年上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呈現上漲趨勢,減緩了我國一般貿易的進口增長,刺激了這些商品的出口。2007年1-6月,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繼續高企,有色金屬、鋼材、鋼坯價格上漲較為迅速,原油、成品油、橡膠價格維持高位運行,玉米、大豆、塑料原料、肥料、合成纖維價格均有一定幅度上升。受利益驅動,傳統大宗商品出口普遍提速,企業紛紛少進多出。其中,鋼坯、鋼材、成品油1-6月進口量分別下降34%、7.4%和1%,而出口量卻分別增長40%、97.7%和27.6%。
從長期的影響因素來看,由于我國的政治環境穩定、經濟狀況良好,我國加工貿易持續迅猛發展、國內過度產能需要向外釋放、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斷強化、國內要素價格嚴重低估、長期實施扶植出口政策等長期因素,是導致我國對外貿易長期保持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
其一,加工貿易繼續迅猛發展。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方式使我國貿易順差長期存在具有必然性。因為加工貿易具有兩頭在外的特點,從國外進口原材料、零部件,組裝加工后成品出口海外,這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產生貿易順差。加工貿易既有出口又有進口,這就抵消了人民幣升值等措施的政策效應。而且近年來由于國際上大量制造業產能向中國轉移,如日韓很多企業把生產基地轉移到了中國,以產品生產地為標準計算貿易順差,必然導致我國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順差不斷增加。
其二,國內過剩產能需要向外釋放。我國目前正處于重化工業化階段,并且經濟的高增長是由投資增長帶動的。近幾年的大規模投資,形成了大量過剩產能,當前數據顯示我國投資水平仍在高位運行,這可能帶來新的、范圍更大的產能過剩。在國內需求相對不足的情況下,對外出口便成為消化國內過剩產能的重要渠道。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以來出口增長較快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產能過剩行業,如紙制品、肥料、塑料、鋼鐵、有色金屬等。國內無法容納的產能,只能通過國際市場進行消化與吸收,以實現國內經濟平衡。這必然造成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其三,人民幣升值預期不斷強化。從我國目前情況看,人民幣的確存在繼續升值的壓力。一是由于國內經濟偏熱,貨幣流動性過大,需要人民幣升值予以降溫;二是由于目前貿易順差增速依然較高,規模持續增長,導致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國際社會對于人民幣升值要求越來越強烈;三是雖然匯率改革后人民幣正處于升值通道之中,但其實際匯率升值幅度較小,增加了今后升值的壓力?;谝陨显颍鞣綄τ谌嗣駧派殿A期正在不斷強化。盡管從理論上講,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擴大進口,減少出口,平抑貿易順差。但是,如果市場對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加強,就必然會導致國內企業加快出口步伐,延緩進口速度,而且國外游資會不斷以貿易方式為掩護流入國內,使貿易順差虛增。
其四,國內要素價格嚴重低估。我國生產要素,如資金(利率)、土地、資源、環境等被嚴重低估,使資源、能源要素含量高的產品價格較之國際市場偏低,導致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不合理。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以國內廉價的資金(利率)、資源、環境、能源補貼了出口對象國。我國許多高耗能行業出口產品都存在這一問題,以鋼鐵產品為例,盡管國家幾次降低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率,增加了鋼鐵出口企業成本,但是由于國內水、電、土地等能源資源與環境要素價格過低,使國內鋼鐵生產價格仍然大大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在利潤的驅動下,鋼鐵產品出口一直保持強勁增長。
其五,長期實施扶植出口政策的結果。我國采取的一系列鼓勵、扶植出口的政策也是出口快速增長、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的重要原因。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面臨外匯短缺的問題,后又遇到內需不足的困難及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沖擊,為擴大出口,形成了一整套扶植出口的政策體系。如在金融領域實行外匯額度補貼、出口貸款利息補貼、出口優惠利率等;在財稅領域實施出口退稅、內外資企業差別所得稅稅率等;此外還設立了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等等。這些政策的實施,使我國出口持續增長,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盡管目前國家已經并且正在出臺若干新的貿易政策以逐步改變原有的出口導向型貿易戰略,但過去政策慣性的扭轉尚需時日,這也導致貿易順差難以在短期內有所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