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將給予積極引導
記者:如果這些“山寨文化”的作者說自己不為營利,純粹個人愛好或展示呢?
趙維綏:怎么界定“不營利”呢?不營利并不代表公益性。我覺得要分兩方面看待“山寨文化”的創作者:有些人他們確實有天賦,比如楊光,模仿誰像誰,大家都很喜歡,那就變成了他自己的一種特色了;還有些人,比如很多北漂的有一定文藝技能的人,他們在正規的渠道很難成名,現在有了“山寨”這個渠道,就給了他們一個爆發的平臺。
作為政府,還是要鼓勵大家在文化領域多創新,形成有特色、高品位的文化。對于這種客觀存在的文化現象,我們對其(山寨文化)也不能視而不見,將給予積極引導,為他們提供一些平臺。同時,“山寨文化”自身也不應和主流文化對抗。
-關于“文化消費券”
背景:在“保增長、擴內需”的大背景下,多個城市今年開始向市民或低收入群體發放“商業消費券”。兩會期間,20多名委員聯名提交了發放“文化消費券”的提案。
建議發放文化消費券
記者:對于“文化消費券”的提案,您支持嗎?
趙維綏:我很支持,而且我也在這份提案上簽了名。我認為現在發放消費券具有可操作性和現實意義。
一場音樂會1000塊,對普通老百姓是很奢侈的。如果我們拿出4萬億財政投入中的很小一部分,為基層發放文化消費券,告訴他這個消費券可買音樂會門票,但你自己還需花100塊錢。我想,花100塊錢聽一場世界頂級音樂會,大家還是愿意的。這一方面讓大眾走向高端藝術的殿堂,另一方面又促進了消費。
金融危機帶來新契機
記者:發放“文化消費券”,是否從一個側面反映文化產業也正在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
趙維綏:現在全球金融危機,我認為對文化事業發展,是一個新的契機。從國外的經驗看,每一次經濟大危機,都伴隨著文化事業的一種大發展。比如美國大蕭條的時期,有了迪斯尼的米老鼠,有了秀蘭·鄧波兒;1997年金融危機,韓國的文化事業卻大發展,在亞洲掀起韓流。
我們文化事業現在就到了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文化的發展可以和經濟的發展同步,但也可以是逆勢的,在經濟困難的時候更需要文化和精神的支持。
-討論
模仿秀不侵權
黃宏:如果“山寨文化”不是100%的復制呢?如果里面有50%的是復制,另外還有50%的自創呢?
趙維綏:這個很難界定。比如說學你黃宏的小品,他也不是說剽竊你,就是找一幫農民工,在這里自娛自樂,當然不算侵權;但如果通過報紙、電視傳播,那從知識產權和著作權的角度來看,肯定是違法的。
黃宏:電視臺的模仿秀呢?趙維綏:電視臺的模仿秀是有組織的,不侵權。比如老畢組織人到星光大道去“集體忽悠”,這是給有才能的群眾提供了一個合法的展示平臺,把他們從“山寨”引導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