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熊教授,就是開個玩笑說,您吐了血的教也不見得能教出來未來的一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熊丙奇:
其實我認為,在今天中國這樣一個教育體制和科研體制下面,即便能夠出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是一個偶然現象,也不是必然現象,不改變現在的教育制度和科研制度的話,我們很難具備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和一個學術環境。
主持人:
謝謝熊教授。
巖松,剛才從那個字幕里面看到一句話給我印象特別深,就是錢永健說的,他說:“科學的精神給了我滋養、快樂?!?/p>
白巖松:
非常非常重要,其實怎么說呢?我倒覺得我們正處在這樣一個轉軌的時代,也許獲得諾貝爾獎的時代即將到來,但是現在還正在艱難的爬涉之中,我為什么說我們不妨改變一種說法,就拿諾貝爾基礎能不能獲獎,來當成檢驗我們改制和時代變革的一個目標呢?我們可以說它不重要,這就像說終點不重要,過程很重要,這句話有道理。
主持人:
你覺得能不能在基礎培訓領域得到諾貝爾獎,這是不是能夠成為一個試紙或者一個標志?
白巖松:
對,我就是說我們可不可以捅破這層窗戶紙,我們不那么酸的直接就說,諾貝爾獎很重要,因為它是在檢驗我們是不是在變化,是不是環境更好地使培養出很多大師的試金石,終點可以說不重要,過程重要,但是我們也要說終點很重要,因為過程再漂亮,每個欄都完美無缺,可是你為什么每次比賽總是第末呢?所以終點也是一個檢驗它的標準,所以我覺得我們回頭去看幾個細節,除了剛才熊老師說的,你看,錢永健首先我要說興趣和愛好不被扼殺和重要,他小的時候因為氣喘經常在家呆著,在家呆著就不停地在自己家里搞各種試驗,中學的時候就獲獎,那你就能夠想像,家里人不攔著他,然后獲獎證明了這種環境也在激勵一個少年。
主持人:
這個沒法想,如果咱們想想在咱們這兒,一個孩子不上學,在家什么后果。
白巖松:
那得看課本,準備考大學,所以剛才為什么熊老師會提到這個應試教育,這是第一點,興趣可不可以不被扼殺,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第二點,自由的一種學術空氣,你看我們最近常提一種說法,叫自主創新,很多人都把重點放在了創新上,我是走在哪兒都要說,我們要把重點放在自主上沒有科學家學者們的自主是不會有創新的,什么意思,你比如說透過接著說另外一個小細節,錢永健獲得第一個院士的時候,年齡43歲,剛才短片里這一段是我讓咱們編導特意加進去的,他獲得第一個院士的時候是43歲,第二個院士的時候是46歲,我們現在工程院和科學院院士也有年輕的,但是絕大多數是六七十歲的,我永遠忘不了王選老先生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他說,真正科學家出成績的時候都在三四十歲,但是我們到六七十歲才獲得了院士,這是榮譽稱號,吳文俊老先生是數學家,諾貝爾獎里沒有數學家,但是他說的一番話很精彩,我年輕要出成績,急需錢急需環境的時候沒人給我,等我后來成了名了要錢有錢,有用嗎?什么意思,我舉這個例子就是,我們的年輕人如果還需要在大學里論資排輩,在院士在科學環境下都在論資排輩的時候,在他們最年富力強,最有創造力的時候,環境無法保證,要錢沒錢,要什么沒什么,他怎么去突破,而我們六七十歲的院士們了,他們還能不能突破,我覺得這個話有點嚴肅,有點尖銳,但是我們必須思考。另外一個不論資排輩,在大學校園里面,為什么我強調大學很重要,從諾貝爾獎設立一直到現在,諾貝爾獎的基礎科學獲得者75%來自大學,那你就當然知道大學的重要了,在日本除了一個大學之外,剩下所有的大學對教授的評價等等都不拿論文,拿學生是不是愛聽你講課來衡量,你要知道我們現在大學里面可是拿這些東西來衡量的,都逼著他撲眼前的事。
主持人:
你說到這個,我就想到,每年公布諾貝爾基礎科學獲獎者的時候,我們所有中國人的眼睛都在盯著,說誰能得,但平常我們的眼睛盯在哪兒,這是一個,再有一個,我們再假設一下,錢永健發現的是一種有色水母的蛋白,假如他要堅持下去,他沒發現呢?他這是發現了,他得了。
白巖松:
對,允許失敗,允許探索,允許失敗,允許他似乎顯得沒全面發展,我不知道他課講得怎么樣,我不知道學生打分會給他打多高,我不知道他一年有幾個指標是要寫過論文刊登在A級刊物上,可是有趣的情況是,我們雖然對我們的教授有這么多的要求,中國的論文數在全世界排第八,但是居然年終最重要的檢索的時候我們根本進不去,說明你的論文質量不高,在科學界的影響不大,因為我們都在撲眼前的事。
剛才熊老師說了溫家寶總理的一句話,我覺得溫家寶總理的另一句話放在今天來說太重要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要有一些人仰望星空,我覺得在科學領域里面仰望星空不就是諾貝爾獎很重要的兩個基礎,一個是基礎研究,諾貝爾特別在乎這些基礎研究,不是特應用或者怎么樣。
另一個人類,我剛才那個短片中那一段也是我讓加進去的,這一次綠色熒光蛋白三個科學家獲得,他們真是像人類一個跨國界的接力棒的傳遞,從日本到美國的科學,到更年輕的錢永健,他們就沿著綠色熒光蛋白從醉棗發現到一步一步向前推進,一棒又一棒的向前跑,這如果沒有一種人類更遠大的仰望星空的情懷是很難做到的。
主持人:
可是我在想,對于這些科學家來說,當他們甚至有一些孩子氣的去仰望星空的時候,有一個前提,就是腳底下一定得扎實。
白巖松:
科學家撞電線桿子的時候也有人讓他不撞,然后不會感到要為吃飯負責,不會有那么多現實的壓力,所以改革要從大學改起,我們的大學必須從現在這種太過于針對眼前,你看今天正好恰恰有排名,北大排名全世界第五十,這還是我們最靠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