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9日,新加坡:世界銀行的一份新報告認為,東亞六個能源消耗大國到2025年可以在不犧牲經濟增長的情況下穩定其溫室氣體排放。
這份題為《變革之風:東亞可持續能源前景》的報告認為,中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如果大規模投資提升能效,協力轉向可再生能源,就能同時實現穩定溫室氣體排放、加強能源安全、改善當地環境的三重目標。
報告指出,東亞在過去30年GDP增長了十倍,致使能源消耗增加了兩倍,未來20年隨著城市人口增加50%以及工業化進程的繼續,能耗預計還會翻一番。
報告做了兩種情景模擬研究,一種是繼續奉行政府現行政策,另一種是走低碳增長道路。按照走低碳增長道路的方案,報告認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風能、生物質、地熱、太陽能等)可以滿足東亞地區很大一部分電力需求。
報告敦促各國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推進能源部門轉型,大幅提高能源效率,推廣使用清潔能源,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報告說:“機會稍縱即逝,行動遲緩會導致東亞地區被高碳基礎設施長久鎖定。”
世界銀行東亞與太平洋地區副行長吉姆·亞當斯說:“需要轉變發展模式,向低碳發展模式和具有可持續性的生活方式轉化。各國需要立即行動起來,推進能源行業轉型,提高能源效率,廣泛采用低碳技術。雖然很多國家都已朝這個方向邁進,但尚需加快步伐,加大力度,走上可持續能源之路。”
據報告估計,要步入可持續能源增長軌道,東亞地區每年需要凈投入800億美元的追加投資,融資被認為是一個“主要障礙”。
在評估東亞地區取得的進展時,報告注意到,一些國家特別是中國出臺了減少碳足跡的措施。中國在過去25年將其能源強度降低了70%,越南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世界銀行高級能源專家、報告主筆王曉東表示:“城市化的速度和規模為建設低碳城市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對于必需的能源轉型,技術和政策手段業已存在——需要的是政治意愿和前所未有的國際合作以解決足融資需求。”
報告的主要建議包括:
推進政策和體制改革挖掘東亞地區的巨大能效潛力。要促進節約能源,需要綜合采取能源定價改革、在整個經濟中設定能源強度目標以及財政激勵手段。鑒于東亞地區到2020年所需要的能源設施(電廠、建筑物、道路等)近一半有待建設,這是成本效益最高的選擇。
擴大可再生能源規模,到2030年滿足一大部分電力需求。實現這個目標可以通過對可再生能源(風能、生物質、小水電、地熱和太陽能)采取財政激勵政策,或者對化石燃料征稅,從而在可再生能源和化石燃料之間提供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
加快創新和新型清潔技術開發。盡管成熟技術可以滿足短期和中期的大部分減排需求,但創新和推廣新技術對于在2030年以后繼續大幅度降低排放量至關重要。鑒于技術開發需要較長的周期,現在就需要加大研發和示范力度。
跨部門聯手實現城市規劃智能化。要實現大幅降低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可以根據城市高度密集空間緊湊的趨勢進行智能化城市規劃,并采取使增長靠近城市中心區和交通走廊的綜合利用設計方案以防止城市過度蔓延,智能型城市規劃還需要與公共交通和清潔能源(如綠色建筑和節能車輛)齊頭并進。
發達國家需要轉讓大量資金和低碳技術。發展中國家不能單靠自身力量,他們需要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提高能效和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加了成本和風險,所以需要大量的優惠融資,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也很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