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一早,我部派出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兼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干杰同志率領工作組一行21人趕赴地震災區,之后又陸續派遣100名專家和技術人員幫助災區會同地方政府開展抗震救災工作。16日,周生賢部長親自趕赴災區,指導地方開展飲用水安全和核安全的保障工作。截至目前,我部主要做了一下幾方面的工作:
2008-05-23 16:04:39
一、把保障飲用水安全放在首位,全面開展隱患排查。我們立即派出我部西南、西北督查中心,對重點污染源進行排查。在現場組織了20個應急小組,排查高危企業和敏感點223個,并協調重慶市環保局派出17名環境監察人員、7輛執法車組成五個工作組,支援災區環境隱患排查工作。四川省環保系統出動人員8000余人次,排查企業10237個,重點是石化企業、化工原料及油庫、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尾礦庫、飲用水源地等。排查發現,76%的企業因地震影響處于停產狀態。
2008-05-23 16:05:19
我部已要求現場工作組和地方環保部門對發現的38余處環境隱患跟蹤處理,督促企業將隱患逐項整改到位。陜西、甘肅、重慶等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局也組織了11161人次,檢查企業4346家,其中化工企業2410家。通過排查及經過工作努力,及時消除了環境隱患,到目前為止,災區沒有發生次生重大環境事件。
2008-05-23 16:07:11
二、立即進行現場檢查,確保核與輻射安全萬無一失。四川汶川8級強烈地震發生以后,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啟動了核與輻射安全應急預案,派出專家組趕赴現場監督檢查,開展環境監測。周生賢部長、李干杰部長率員深入災區,傳達貫徹中央領導同志有關指示精神,逐一對在川核設施進行認真監測檢查,未發現有放射性物質泄漏進入環境當中,所有核設施均處于安全狀態。
2008-05-23 16:07:45
三、迅速開展災區環境應急監測,及時掌握災區環境狀況。地震發生后,我部迅速制定了“地震災區應急監測實施方案”,抽調周邊8個省、市應急監測人員和8臺綜合應急監測車支援災區開展飲用水水源地、城市大氣和重點污染源應急監測,并從14日開始實行監測數據的日報制度。
2008-05-23 16:08:23
截至到5月22日,四川、重慶、陜西、甘肅災區及周邊的48個市(縣)的71個飲用水源水源地的水質,除資陽市臨江寺斷面的石油類超標外,其它監測點位指標均符合標準。長江干流攀枝花龍洞斷面、重慶朱沱斷面、三峽水庫出口斷面水質均為II類;岷江樂山斷面、宜賓斷面、沱江入長江口斷面水質與地震前相比無明顯變化。廣元、都江堰、綿陽、什邡、綿竹、江油、德陽、安縣、彭州、青川10個受災嚴重地區空氣質量未見異常。
2008-05-23 16:08:55
四、開展災區飲用水水源評估和預測,為抗震救災提供環保科學依據。針對可能出現的地震災區飲用水的環境安全問題,我部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了《汶川地震對成都市飲用水源安全性評估的初步方案和政策建議》。對可能影響飲用水源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和預測,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水源地保護與飲用水安全保障兩方面的防范措施,方案已提供四川省抗震救災指揮部參照執行。
2008-05-23 16:10:43
根據災區飲用水源的情況,我們印發了《地震災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技術指南》、《地震災區飲用水安全保障應急技術方案》、《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供水水質安全保障技術指南》和《地震災區地表水環境質量與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監測的技術指南》,編發了《地震災區防范次生環境危害常識》小冊子,為普及防范次生環境危害知識,做好公眾環境安全防范工作奠定了基礎。
2008-05-23 16:11:27
五、緊急提供一批資金和應急物資,保障抗震救災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環境保護部共籌措5000萬元,用于購置環境應急監測設備等進行緊急支援。同時,動員全國環保系統發揚“一分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共調配了周邊8個省市價值約6000萬元的應急關鍵設備和綜合應急監測車輛,以及從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廣東等省價值約350萬元的快速監測儀器支援四川重災區。
2008-05-23 16:12:46
雖然經過前一階段的努力,災區沒有發生次生重大環境事件。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企業逐步恢復生產,環境隱患排查和環境監管的任務將更加艱巨,保障環境安全的形勢依然嚴峻。
2008-05-23 16:13:26
地震災區是我國高危行業相對集中的區域。根據統計,成都、德陽、綿陽、廣元、雅安、眉山、阿壩等地有化工企業上百家,其中國控、省控重點化工企業就有45家。76%的化工企業處于停產狀態,41%的國控、省控重點源受到地震影響,僅成都、德陽、綿陽、廣元等地就有59家危險廢物生產單位。
2008-05-23 16:1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