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測繪局春節前夕作出戰略決策:啟動“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程,打造中國的“Google Earth”(谷歌地球)。
李德仁院士告訴記者,去年11月底,國家測繪科技委員會在上海召開會議,提出了啟動該工程的建議。
隨后,他參與的專家組確認了基本方案:定位于地理信息共享服務,將政務網與公眾網分開建設。
自起爐灶:
“Google Earth”上看不見我的鄉村
如果你是“Google Earth迷”,你一定會發現,當鳥瞰華盛頓、紐約等北美地區時,你“飄懸”的眼睛可以下俯到街頭的轎車上。但“飄”到國內大城市上空,你看到的街頭公交車要模糊許多;再接著“飄”至武漢的外環線外,你的眼睛不得不“上浮”,不然你看到的只是塊塊色斑。
“這并不足為奇,‘Google Earth’上的實景影像清晰度在北美和歐洲是最高的,其他地區的大城市只能達到240米左右,小鎮山村清晰度更模糊,只有8000米。”“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陳靜說。
為什么會這樣?陳靜說,可能是Google出于商業市場定位的考慮。他說,“Google Earth”上的影像圖都是從“捷鳥”等公司獲得的,數據有限,同時也有成本問題。
“對于國內的地理信息數據,我們自己有很大的優勢。國家測繪系統有通過各種測繪手段獲取的地理信息,有的是地面GPS人工繪圖,有的是航空拍攝測繪。而且,其他部門都有自己獲取數據的渠道,這些數據的清晰度會更高、更全面。以后,我們想要查看哪個鄉、哪個村,只要不是保密的,都能實現。”陳靜說,這是建設中國“Google Earth”的最大優勢。
安全起見:
地理信息分“兩網”共享
“國家許多部門都擁有地理數據,精準度和清晰度很高。”陳靜說,之所以沒有開展民用,主要是國家一直對這些數據嚴格管制。“測繪、國土等部門都有自己拍攝到的數據,但分辨率超過30米就管制,有的甚至是50米就不對外公布”。
地理信息數據涉及國家安全,各國都有嚴格規定。美國政府規定,分辨率大于0.5米以上的衛星影像都要經過審批。“所以現在Google Earth一般只使用0.6米的圖像”。
“Google Earth”給了他們很大啟發,只要不涉及國家保密信息,地理信息數據是可以安全公開、滿足民用的。陳靜說:“以前是有數據不能用,拿出去就算是泄密。但現在的市場需求很大,公眾和政府需要有自己國家的‘Google Earth’。國家測繪局現在要開展這項工程,實際上就是在推動這塊的民用。”
資料顯示,地理信息服務的市場潛力巨大,目前“Google Earth”能吸引10億美元廣告,印度等國已著手建立自己的平臺。
基于這種考慮,李德仁等專家提出,將這個平臺建成信息共享系統,同時分別建設它的政務網和公眾網,兩個網絡從物理上隔離,提供不同清晰度、精準度的信息服務,兩者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