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一次科技座談會上聽到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某知名研究所所長痛心地說:“國家每年給我們所里的經費好多億,但取得的專利成果中,100個里竟沒有10個能真正轉化出來,不要說2年,就是10年之內,能真正實現轉化的也就5%,95%還都在保險柜子里鎖著呢!”
“這么多都獲了獎的成果,竟然找不到幾項很有轉化價值的!”前不久,遼寧省一位專家型主抓科技的副省長翻開全省幾千項獲獎的科技成果查看后,感到很無奈。
來自教育部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高校目前雖然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在6000項至8000項之間,但真正實現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還不到1/10。躺在“保險柜”里還在“呼呼睡大覺”的科技成果,我國現在究竟有多少
“準確數字,國家統計局沒有這方面的統計數據,恐怕沒人說得準確無誤。至少還有八成的成果沒有實現轉化,是大家公認的數字?!边|寧省科技廳及省專利局有關負責領導紛紛坦言。
記者從相關的科技及專利部門了解到,我國從1985年至今已經擁有專利成果300余萬項,但實際轉化率不足20%。
“我國的科技成果目前正面臨著嚴重的無奈與尷尬:
至少有八成左右的成果沒有轉化,只是被裝在評職稱的口袋中,鎖在裝檔案的保險柜子里?!敝锌圃涸菏客跆烊粚Υ爽F狀非常焦急。
“科技成果的閑置,恰恰是對科技人才和資本的雙重浪費!”多年從事經濟問題研究的專家齊建珍對此更是感到焦慮。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已成為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記者在采訪中聽到了許多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對這一問題的焦慮與呼吁。
中華民族振興必須依靠科技,已成為國人共識。來自科技部的數字,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的總量是3200萬人,研發人員的總數已經達到105萬人,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發改委公布的數字表明,“十五”期間,我國財政科技投入約4900億元,是“九五”時期的兩倍多,年均增速為17.4%。2005年,全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2367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從這些數據足以看出,國家投入的科研經費,增長幅度之大,前所未有。
對科技經費的投入國家下了如此之大的力氣,可是效果卻如此令人費解。解讀目前這個“八成科技成果沒有轉化”的問題是讓人苦澀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許多有識之士開始對此進行細細琢磨,概括起來,他們提出三問:
其一,那么多科研成果究竟有多少算得上是真正的成果?“不要看有的成果煞有介事地是某某評委會評出來的,是有大紅證書的,但很多科技成果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科技含量不一定高到哪里。”
其二,科研的目的何在?相當多的大學老師及科研院所科技人員,“科研的目的是為了出論文,一旦論文發表了,職稱評上了,或是獎項拿到了,科研也就完成了,而不去考慮其實用性,這樣的科研對生產力發展有何益處?”
其三,科技與經濟“兩層皮”啥時才能解決?一邊是一些有研究能力的人缺少研究經費,一些有技術成果的人找不到轉化的出路。另一邊卻是,“眼睛都瞪圓了,在急得嗷嗷叫”——拼搏在市場激烈競爭中缺乏技術的一些企業,卻怎么也找不到好的新技術成果。
人們不禁在問:一方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提出是那樣的令人振奮。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轉化卻如此難如人意。這種反差的背后究竟隔著一堵什么樣的“圍墻”,至今就是打不開它?
“盡快扭轉科技成果‘呼呼睡大覺’的現狀”——許多專家學者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發出這樣急切的呼吁。(董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