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2011年最為轟轟烈烈的政府信息公開之案,由一個名叫李燕的柔弱女生掀起。
這個清華大學研究生二年級的女生,在2011年9月9日以個人名義,起訴了國土資源部、教育部和科技部。原因是:我要完成一篇論文,其中需要了解國家部委的副部長工作分工,我按規定向你們申請了。你們不肯公開?好,那我就告你們。
她的起訴讓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很難堪,他們一再致電李燕,說“事情很重大,需要研究”。
輿論對她的行為以褒揚為主,這讓她很有壓力,“起訴3個部委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沒有和學校、學院的領導、老師商量過”。但她的導師肯定她:政府信息公開就像是一口大鐘,總要有人去撞它才會響。
事實上,在2011年,“撞鐘人”并不止李燕一人,而正是在這些個案的一次次“沖撞”下,中國的政府信息公開之路呈現出越走越寬之勢。
以撤訴落幕的“欣慰”結局
作為一名學生因政府信息公開事宜而起訴三大部門,這樣看似有點“魯莽”的行為并非李燕的沖動之舉。
因為要準備一篇關于“我國的副職研究”的學術研究論文,李燕從2011年5月中旬開始,就陸續向24個國務院部委提出申請,要求公開各自部委的“副部長分管部門、兼職狀況及負責聯系的單位”等信息。然而,國土資源部、科技部和教育部卻拒絕公開。
“除了人民銀行總行,其他各部門對我的申請都是處于高度戒備狀態。”對于“五花八門”的回復,李燕一臉無奈。
國土資源部給她的回復是,該部已經在國土資源部網站上公開了部領導的有關信息,請李燕在網站上查詢。但李燕經過查閱,并沒有在國土資源部的官方網站上看到副部長的分工安排。
教育部則直接拒絕了李燕的信息公開申請。
當然,這并不是最無奈的。
李燕向科技部寫申請時,按照科技部官網的網絡申請系統規定,只能填寫固定電話,李燕留了寢室電話,但申請三天后被退回,理由是李燕提供的電話“不真實有效”。
經過一系列“電話無法接通”、“身份核實”的折騰后,科技部最后的官方答復比教育部更加“嚴謹”:科技部有5位副部長,在部長的領導下,各位副部長的分工隨工作的發展和領導職務的變化不斷調整。
面對三部門的“推諉”,李燕很理智:“我知道可能很多部委副部長的職權工作安排,會和國家機密涉及到一起。但肯定也有一部分職權,不屬于國家機密,是完全可以公開的。”
經過再三考慮后,她決定起訴這三個部門。
遞交訴狀意味著此件事情進入法律程序,而這件事情也在司法機關的助推之下漸漸明朗起來。在法院等多方努力下,科技部率先通過電子郵件回復李燕“副部長分管部門、兼職狀況及負責聯系的單位”等信息。而在2011年國慶長假期間,教育部、國土部也先后在其官方網站公開了副職信息,并通過電話通知了李燕。
為此,10月中旬,李燕向媒體宣布撤回起訴書。
李燕坦言她狀告三部委信息公開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政府信息公開,現在三部門都已經公開了相關的政府信息,因此訴訟再沒有意義,所以她決定撤訴。
副職信息本該是政府信息公開的題中之義,但是一些部委副職的分管信息卻讓公眾霧里看花。李燕揭開了這個“公開的秘密”,作為2011年最為轟轟烈烈的政府信息公開之案,雖然途中并不順利,但結果讓公眾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