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截至8月2日17時,已有 92個部門或粗或細地向社會公布了“三公”經費開支。回望110天來“三公”經費的公開歷程,引發了人們對公開規范的強烈期待。
110天,“三公”經費公開之旅(關注·關注“三公”經費公開)
首次晾曬即成焦點
今年4月14日,科技部在財政撥款支出說明中率先以文字形式公布“三公”經費預算:“2011年,科技部用財政撥款支出安排的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三項經費預算4018.72萬元”。
科技部的率先,收獲了媒體 “勇氣可嘉”的褒獎。盡管科技部在公開的支出說明中,涉及“三公”經費的內容僅有上文所述的50個字,對經費如何使用、經費使用的效果等問題均未做任何說明和解釋。即便如此,相比于去年74個中央部門首次向社會公開預算收支總表和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科技部的舉動也是跨越式的一步,這意味著被公眾熱議的“三公”開銷已從幕后走上前臺。
“為什么只有50個字,沒有解釋?”,“這筆花銷為什么不分別列出使用去向?”……對科技部只列數據、不做解釋的公開方式,網友和媒體的質疑也隨即而至。有關專家認為,毫無疑問,公眾持續的追問表明每一個納稅人對如何杜絕公務浪費、公務腐敗都在進行持續關注和認真思考。
此前,盡管《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從制度層面明確了信息公開的義務,但理應公開的“三公”消費,要么隱匿于“其他預算”支出中,要么以“涉密”之名久久未能明確公布。
3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在2009年和2010年大幅壓縮的基礎上,2011年繼續壓縮中央部門“三公”經費預算,今年6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中央財政決算時,將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支出情況納入報告內容,并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會議強調,推進財政預算公開,政府公共支出、基本建設支出、行政經費支出預算和執行情況等都要公開,讓老百姓清清楚楚地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錢、辦了什么事,能夠有效監督政府。
5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作出決定,公開出國(境)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支出情況,進一步明確中央各部門要公開本部門2010年度“三公”經費決算數和2011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
進入6月,眾多中央部委步科技部后塵加入“三公”經費公開行列,“三公”經費公開也成為社會各界和廣大民眾最為熱議的話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