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信號巨頭”是中國鐵路首家中外合資企業
“7·23”溫州動車事故發生后,甬臺溫鐵路信號系統供貨商卡斯柯公司開始受到外界關注,這家此前很少被人了解的“中國信號業巨頭”開始浮出水面。
卡斯柯誕生于中國信號技術的啟蒙年代。
1984年,鐵道部部屬企業中國鐵路通信信號公司(現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的管理層專程赴美,訪問美國通用鐵路信號有限公司(GRS),考察引進鐵路信號系統技術事宜。
1985年,通號公司和GRS簽署的合同中強調了引進先進技術的重要性。最終雙方決議以合資公司的方式進行合作。
1986年,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與阿爾斯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卡斯柯公司,注冊資金為1億元人民幣,這是中國鐵路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
雙方簽署的合同除了生產相關的鐵路通信信號設備的條款外,還有一項是“地下鐵路控制設備”。合同附件中稱“引進GRS的此項技術將使我國的信號技術水平很快接近國際水平,這些設備可首先在路外使用取得經驗,再逐步推向路內。”這最早確認了將信號技術用于鐵路之外的計劃。
1989年3月,卡斯柯公司董事會任命原鐵道部電務局局長苗秋林為公司高級顧問。并且為了使上海地鐵工程承包合同順利實施,三方面簽訂了《卡斯柯、GRS、CRSC關于上海地鐵工程合同的原則協議》。
上世紀90年代初,通號集團成立城市地下鐵道與公共交通委員會。鐵道部的部屬企業,由此將觸角延伸到了鐵路系統之外。
《據21世紀經濟報》報道,1994年,卡斯柯與當時的外方母公司美國GRS(現為ALSTOM)一道,奪得上海地鐵1號線信號系統ATC的合同大單。
1996年,中國鐵路通信信號總公司取得伊朗德黑蘭地鐵一、二號線ATC系統總集成合同,并將這兩條線路的ATS項目合同交給卡斯柯公司。
正當卡斯柯在地鐵領域大力開掘的時候,1997年、1998年,中國鐵路兩次大面積提速,京滬、京廣、京哈三大干線全面提速,最高時速達到140公里至160公里,廣深線采用擺式列車最高時速達到200公里。
2000年以前,鐵路的調度指揮基本上是手工方式。2000年前后,為適應鐵路提速,行業內企業開始各自研發工業軟件產品——“調度指揮信息管理系統TDCS”。
也是在這一年,以地鐵項目“入場”的卡斯柯開始轉型,關停1997年成立但“一直未開展過有效的經營活動”的電子設備廠、工程公司等分支機構,開始逐步學習并吸收外方轉讓技術,業務范圍從安裝調試擴展到系統產品提供和系統設計,并搭乘2000年左右國內鐵路電氣化改造的大潮,進入鐵路信號系統市場。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