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難改的公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王紅茹|北京報道
12月23日下午三時,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北京交通改善措施”新聞發布會上,被猜測已久的“搖號購車”方案終于公布。
從當日起,作為“北京交通改善措施”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北京市機動車車牌開始以搖號方式無償分配。
在發布的細則中,還有一項不太起眼的條目:“本市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新增公務用車指標?!?/p>
這并不是新消息,10天之前,北京市《治理交通擁堵綜合措施》開始征求民意,其中即包括這項被媒體歸納為“‘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公務用車將會‘零增長’”的規劃。
這一被歸類為“公務用車改革”(下稱“公車改革”)的舉動贏得了諸多好感。畢竟,按照央視發布的數據,北京市內已有公務用車70萬輛,就算把它們無縫焊接在一起,所占的面積也會超過14個天安門廣場。
但作為首都,北京市政府的車輛,只是這龐大數字的組成部分之一。而且“治堵”,充其量只能說是公車改革在首都這一特定地區的特殊動力。
公車改革,更重要的是“治奢”。
公務用車,是指由政府財政為各級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執行公務需要所配備的車輛,主要分為各級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領導干部固定用車和公務人員公務活動用車兩大類。公車的主要特點是公務員為了公務可以無償使用。
來自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的一份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全國黨政機關及行政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總量為200多萬輛,每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1500億元~2000億元(不包括醫院、學校、國企、軍隊用車以及超編配車),每年公務用車購置費支出增長率為20%以上。
即便每年公務用車消費支出已達上千億,還是遭到質疑稱其嚴重縮水。
2009年末,受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委托,由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沈榮華擔任組長的中國行政管理學會行政成本課題組,奔赴江蘇、安徽、河南等地,就公務用車使用現狀進行調研。
經過近半年的調研,一份名為《公務用車管理制度改革的模式與建議》的約5000字的調研報告送到了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
調查顯示,一輛公車的每年運行成本(含司機工資、福利)至少在5萬元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0萬元,而且使用效率不高,浪費很大,公車經費支出在行政開支中占有相當高的比重,加大了行政運行成本。
而導致單車成本高有兩大原因:一是公車私用現象嚴重、屢禁不止;二是超編配備公車,財政負擔沉重。
超編配車,不只體現在數量,還體現在車輛的規格上。近年來,豪車屢現于一些地方官員的座駕行列,再佐之以公車私用歪風,成為民眾眼中官員貪腐的明證。
顯然,公務用車管理制度的落后造成的種種問題,對于納稅者來說是“破財”,對于政府來說,則是“丟臉”。
“機關車輛公用私用邊界模糊,管理存有漏洞,這不僅背離了公車的屬性,而且造成了負面的社會影響,損害了政府形象?!敝袊姓芾韺W會副秘書長沈榮華說。
但目前,由于我國在公務用車方面實行的是分級管理,被視為公務用車管理機構的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下稱“國管局”)在各級公車的編制、配備和使用方面的監督上頗有難度,使得多年來公車私用、超編配備公車屢禁不止。
“目前國管局并不能有效地監督地方公車私用,因為它的職能只能對公務用車制度進行規定,但在監督檢查方面,沒有很有效的職能手段。相反我們應該發揮紀檢、監察以及一些行政機構自身監督機構的作用,甚至要更多地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來對公務用車的規范問題進行監督。”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全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胡仙芝向《中國經濟周刊》分析。
取消“廳局級以下專車”的難度
一時的規范,顯然不如改革來得更有效。
1993年,廣東東莞沙田鎮率先開始取消領導干部的公務用車,改發交通補貼。車改當年,沙田鎮的交通費用節約率就達到54%。